读《衣衫多情似故人》,跟着夏老师忆当年

读《衣衫多情似故人》,跟着夏老师忆当年

夏老师说:“何以解忧,唯有新衣。”

那一年,毕业季。一过年就要到实习的学校报到,于是我在放寒假前就认真考虑了买衣服的事儿。

由于家庭条件不太好,我很少买新衣服,大多时候都是亲戚朋友穿小了的,哪怕是春节,也不是经常能实现新衣服的愿望。

但是,马上就要实习了,要站到讲台上去,衣服总得符合老师的身份吧。

期末考试一结束,我就拉着关系最好的室友直奔火车站批发市场,这里的衣服相对便宜,而室友的眼光最好。

我至今清清楚楚地记得,买了一件黑色的高领毛衣,与店主讨价还价了半天,20元到底说啥也不卖,最终还是花了21元。不过,这件毛衣我一直穿了将近20年,既不起球也不变形,直到前两年才恋恋不舍地扔掉。

买了一条黑色的裤子,就像夏老师所说的,“衬得腿又瘦又长,人好像凭空长高了几分”。可惜的是,这条“超级好看”(自认为)的裤子只穿了一年多的时间。买裤子的时候,我的体重只有80斤多一点,可参加工作一个学期下来,我就长了快10斤。裤子再好看,也穿不上了。

当我读到夏老师拿出18年前买的裤子,还能穿上、走在大街上,我是震惊的。18年,能保持身材不变,这该需要多大的毅力和自律性!正如王君老师所说,“一个人,能够美到中年,美到老年,必有过人之处。”

在火车站,终没有上衣能入了我们的眼(当时眼光还挺高),于是我俩又辗转别的商场。当我看到那件修身的呢子外套时,我就被它吸引了。

先试穿,照镜子,问朋友意见,都很满意。一问价格,我不淡定了:一个穷学生而已。

脱下,再转。所有的衣服在我的眼中黯然失色,颇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觉。

回头,再去试,再讨价还价。就像夏老师说的,“试过好几次,磨了好多嘴”,在朋友的坚持下,我咬牙狠心以120元的价格买下,其实,那时候,“心疼”是大于“欣喜”的。但是,后来穿出去,所有人都称赞的时候,“欣喜”慢慢占了上风,直到最后早忘记了“心疼”。

这件衣服比那条裤子多穿了两年,最终也没逃过“穿不上”的命运,如今,还挂在老家的柜子里。

记得当年穿着这身衣服还跟学生合了影,参加工作后也照过相,但是在几次搬家的过程中,那一本相册竟然找不到了,深感遗憾。

夏老师说:“每一件舍不得丢弃的旧衣衫里,都蕴藏着岁月的温度。它曾经明媚过自己的生命,见证过自己的美好。”

初读夏老师的文字,便引起了我的共鸣,我想这便是夏老师文字的魅力所在。当然,夏老师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她的文字,我会透过她的文字更加深刻地体会她的魅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