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了解狄更斯,是不是从那段著名的“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开始的?
曾经出现在中学时代英语课本中的《双城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让我产生了一个关于狄更斯的错觉,即森冷阴郁。直到读到狄更斯的成名作:《匹克威克外传》,才知道这位先生有多么幽默甚至是欢脱。
《匹克威克外传》的主人公即塞缪尔·匹克威克先生,这是一位中产阶级老绅士,没有家庭,身边围绕着三个好朋友,他们成立了匹克威克俱乐部,四处游历,研究一些他们认为是科学但在读者看来不免显得有些蛋疼的事物。在此过程中,匹克威克先生雇佣了一位生性滑稽、头脑灵活的仆人山姆·威勒,并成为莫逆之交。
匹克威克先生心地善良而迂腐,旅途中笑料百出。山姆虽然是仆人,却精通人情世故,常常作为揭穿者存在。
看到这儿你有没有想起世界文学史上的另一个著名形象?
对,就是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柯德》。
《堂吉柯德》是反骑士小说,而《匹克威克外传》则被认为是流浪汉小说中的代表。但这两个人物实在是有太多千丝万缕的相似之处了。
不同在于,狄更斯太正能量了,以至于借匹克威克先生一行人的眼睛看遍种种荒诞、黑暗的世事后,他仍旧给了读者一个接近大团圆似的结局:
所有人都有了美好的此生,反派痛改前非,感恩、宽恕、和谐的气氛笼罩全书。
如果不是狄更斯在书中时时流露出的对当时司法制度的怨念,我也几乎要相信他是那种傻白甜的鸡汤式作家了。
狄更斯本人,有着非常励志的“屌丝逆袭”式人生。
狄更斯出生于一个英国海军小职员家庭,父亲志大才疏且性喜挥霍,几番骚操作之后宣告破产,1824年,他成功地把自己及全家都“作”进了债务人监狱。
对债权的保护伴随财产私有制确立而产生,源远流长。如古罗马的《十二表法》中即规定,债权人有权扣留债务人限制其人身自由,并可以选择使其成为债务奴隶或杀死债务人,亦可以扣押其财务迫使履行义务。
14、15世纪,英国国会立法,直接引入债务人监禁制度。由于当时的社会观念,破产被认为是对社会的犯罪,因此破产法没有任何关于债务人救济的任何规定。
书回正传。债务人监狱的生活自然极为严酷。但由于家境窘迫,狄更斯在父亲及家人入狱前已经开始到小作坊当童工,因此躲过了牢狱之灾。
在债务人监狱呆了两三个月后,狄更斯的父亲得以获释。出狱后,一家人继续过着颠沛流离的困顿生活。
狄更斯又一次被迫辍学,先是在律师事务所当学徒,后来学会速记,到法院当了庭审速记员。此间,他的文学天赋慢慢展现,开始尝试写作,还给他舅舅任编辑的一份报纸作记者。
1833年开始,他开始陆续发表文章,1836年,他24岁,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也就是《匹克威克外传》。他只活了58年,却留下了15部长篇小说和大量的散文和其他文学作品,被誉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小说家”。
狄更斯先生是我所知道的书记员中小说写的最好的,也是最励志的(笑)。
由于少年时期家族入狱和他本人当律师学徒、法庭速录的经历,狄更斯也成为那个时代小说家中最关注法律的一位。
他的作品中关于法庭、律师事务所、法官、律师、债务人监狱的描写是如此之多,15部长篇中,有六部中,关于法律事务的描写构成书的重要部分。
《荒凉山庄》批判了大法官庭、《小杜丽》中的小杜丽全家因负债被终生监禁,小杜丽因在监狱中出生而被称为“监狱之女”。《双城记》更不必说,我们都知道无辜的医生因贵族灭口被困死在巴士底狱。
又扯远了。回到《匹克威克外传》,这是一部典型的流浪汉小说,全书的主线之一是主人公一行的游历见闻,结构较为松散。而另一条线则是主人公卷入的一场荒唐诉讼。
匹克威克先生是一位富有的单身汉。按照简奥斯丁的说法,这样的男子总想娶位太太,是举世公认的真理。
因此,在匹克威克先生为是否雇佣山姆而举棋不定,想征询他的女房东巴德尔太太的意见时,这位恨嫁多年的寡妇太太便会错了意,自作多情地以为匹克威克要向她求婚了。
误会解开后,巴德尔太太恼羞成怒,在两个讼棍,道森和福格的怂恿下,以“毁弃婚约”将匹克威克先生告上法庭。
这样的案子,如果换到当下的我国,也许庭前就调解了。即使是英美,近年来各种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也正方兴未艾。
傅立叶吐槽资本主义社会时这样说:“医生希望病人多,卖棺材的希望多死人…律师希望家家打官司”。没错,在狄更斯笔下,就是这样的一幅具象化的社会图景。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