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通义》曰,杀君马者路旁儿也。言长吏养马肥而希出,路旁小儿观之,却惊致死。按长吏马肥,观者快之,称者喜其言,驰驱不已,至于死。
就是说,一个人骑着一匹快马外出,路旁有一堆小朋友给你鼓掌,你马跑得好快呀,你跑得好快,你那马好棒啊!那这人一听特高兴,快马加鞭地往前跑。结果前面又碰上了另外一群小孩,也是在那给你鼓掌,好快啊!好棒啊!还能更快吗?到最后什么结果?你把马给活活累死了。而谁害死了这匹马呢?是道路旁边鼓掌的小朋友们,这叫杀君马者道旁儿。
工作生活中,我们有时过于注重他人评价和看法,导致走着走着,就走上了一条与自己的初心有偏差甚至是背道而驰的路。
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每天清晨都到学校综合楼前的广场上去背《论语》。这事本身当然是好事,这种做法也应该值得提倡,但他的行为却成为不少同学茶余饭后的谈资。
“大早上的不睡觉,跑去背书,装啥装。”
“就是,背书就背书呗,还专门跑到广场去背,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爱学习啊,装X。”
就这样,他成了一些同学眼中的另类。虽然遭了不少白眼,受了不少委屈,但他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依旧每天去背书。
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对于同学们的冷嘲热讽,只是一笑而过,也不解释。
随着时间的延长,同学们对他的行为也习以为常,言语之间不再过多的讨论他。
就这样,大学期间他坚持“装”了几年。《大学》《论语》《中庸》《孟子》……许多经典书箱中的经典语句他都耳熟能详,甚至能背出来。
学院的领导中有一个是写材料的高手,经常有文章在中央级报刊上发表,有些还是头版头条。
大三那年,领导要写个材料,让同学们试一试,看看有没有会写材料的人,还依稀记得是关于“感恩、知恩、报恩”这个主题的。最终,这位曾经被人说“装X”的同学一炮打响。
材料和写作文是两码事。参加工作几年后进入机关,我才算正式接触材料。想想当初,那位被大家嘲笑的同学,在材料写作和积累上比大多数人早了近十年!
其实,我们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他人的评价往往也没有那么重要,很多时候只是人生中的过客。
我们需要看重他人的评价,但又没有必要过于看重。评价一个人、一件事,往往不是短时间内,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说得准的。
眼下的另类,若干年后说不定就成了主流。当年的“丑小鸭”,若干年后说不定就成了我们只能望其项背的参天大树。
当然,在我们对这个世界还不够了解,还没有形成正确认知,还没有形成完整人生观的时候,我们需要前辈的指引,甚至要完全依靠前辈们的帮助。
当长大一点,快要形成自己独立人格和人生观时,就不仅需要前辈的指引,还需要自己的思考和总结。因为前辈也只能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有较为清楚的认知,而世界这么大,还有太多领域是他们所未曾接触的。更何况,世界在高速发展,变化简直不要太快。我们的人格和人生观如果仅仅是依葫芦画瓢,那便不会是完整的,也不会是真实的自我。
当独立的人格形成后,绝大多数事情就都需要依靠自己来做决定了。我们需要在不断了解社会中不停的反思,对过往的认知进行纠偏和校正。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享受过喜悦,遭受过挫折,思维的宽度、广度、深度都在发生变化,对人性和社会必然会有新的认知。这些都会影响我们的人格和人生观。
“人言可畏”“三人成虎”,说完全不在乎他人的评价,那是不真实的,也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但“杀君马者道旁儿”!一件事情只要方向是对的,便值得坚持下去,无需太在意他人的评价。
哪怕是“装”,只要能一直装下去,那便不再是“装”,而是真实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