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朋友圈一则分享,是蚕蛾交配生产后死去的图片,我的朋友对看不到蚕宝宝成长的蚕妈妈深表同情。
是的,看不到自己孩子的成长就要离世,是很可怜的,但这是作为蚕的正常生命周期现象。
物种的延续需要繁衍,繁衍过程中就伴随各种牺牲,这也是为什么,自古以来,我们有各类文艺作品都讴歌母爱的伟大。
一、是我们需要传承基因,还是基因让我们去传承?
为了让种族得以延续,大自然界,不论时候动物还是植物都演化出了各种各样的繁衍手段,在趋利避害中,庞大自己的种族,将自己种族的基因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人类虽已经独立于这些,贵为高等动物,在这件事上依然不能免俗,不论是生理激素影响,还是传统观念的因素,多数人从步入青春期开始,就会自发的相互吸引,在偶像剧的熏陶下,追逐丘比特的爱神之箭,在父母的期盼中,孕育了下一代,倾注精力、物力、财力,与周围许许多多的孩子赛跑,比学前,比升学,比才艺……,为女儿置办嫁妆,为儿子置办婚房,将繁衍的任务传递给他们,在“享受”天伦之乐中,回到那个来的地方。
生物角度来说,你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繁衍后代,传递基因。
那么,如果你没有呢,人人都应该争先恐后的,努力的去传递基因吗?
关于这个问题,估计并没有什么标准的答案,不论用何种方式,传递基因,的确是种族为之存在的唯一方式,除非可以永生。这个是易懂的共识,但是,涉及到是不是每个人都应该,怎么说呢,依据生物适者生存的理论来说,越是优秀的,适应力越强的,往往可获得更多更优先的传递基因的资格,如今,社会越来越现代化,随着躺平文化,低欲望一族的兴起,换个角度看,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相信今后,因为这个现象,会有更多的措施规则出现,为了基因传递不歇,各个物种总是本能的会采取应激措施的。
二、我们听从的是自己的基因,还是听从了细菌的基因?
许久前,读过一篇科普的文章,我才了解到,原来我们每个人体内细菌的数量居然超过了人体细胞的总数,这带给我的震惊是巨大的。早在高中学生物时,了解到每个人身体细胞中的线粒体基因与一般细胞基因不同,有假说认为是生命初期,是两个不同的生命体发生了奇妙的包容组合,才有了现在的细胞,线粒体依靠细胞生存,为细胞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而,我们的身体内环境中,特别是肠道中的菌群更是形成了若干个“社会组织”,成为了我们新陈代谢不可分割的部分。
前两天看到过一个最有意思的比喻:并不是你爱吃烤肉,是你肚肚里的细菌爱吃烤肉。
为什么会有水土不服,很大程度是你体内的菌群不适应新的饮食环境。
同样的,减肥为什么那么困难呢,因为你在和体内的细菌进行抗争,他们正游行呐喊着我爱吃甜食,而你要用大脑,用自己的意志力,对甜食SAY NO!
那么问题来了,想繁衍后代,传递基因的是我们的身体细胞,还是住在我们身体里,占了大多数的细菌基因呢?
这个问题,只能交给科学家了。猜想一下的话,也许这两类基因都想传递下去,毕竟,基因传递是生物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