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剧,就像恋爱的女子想要一个结果一样,剧终,便能安心去睡觉。
火到爆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终于结局了。
三观最正的唐晶到最后孑然一身。
凌玲坦诚了一切后,终于赢得了陈俊生的一个拥抱。
罗子君和贺函在深圳,大概总要重逢的。
很多人评论这就是现实,“现实”原本是一个很中性的词,用在这里,多少带着些不情愿、失望的感情色彩。
可是作为观众或者说是吃瓜群众的我们为什么那么迫切的等着看结局,等着看谁最后和谁在一起?
1.
格式塔心理学将个体的思想和身体整合为一个整体,并认为只有认识到过去的冲突中未解决的事件或情绪被带入新的关系中,个体只有解决这些事件才能获得成长。
未完成事件,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关键词。
而所谓未完成事件,是尚未获得圆满解决或彻底弥合的既往情境,也包括因此所引发的情感,例如失恋的悲伤痛苦,儿时父母的遗弃,做错一件小事酿成大祸的悔恨等等。
《蜗居》里宋思明待海藻的好,也是一个未完成事件,他借她去完成自己对于初恋的补偿,借海藻去弥补当初未能告白的遗憾。
对于唐晶来说,她与贺涵的十年也是未完成事件,结婚或者分手都是一个结局,这是对十年等待和分分合合的一个交代。
对于陈俊生来说,想要弥补对于罗子君和平儿的亏欠是他的未完成事件。
他说的弥补是“想要回到从前,从前的从前”,可是罗子君已经不会再回头了,凌玲也不会愿意和他离婚。
这种亏欠和内疚会追随他一辈子,也许,随着罗子君和平儿的离开压抑在潜意识里。
可以预见,在以后,这种情绪时不时会借着梦或者不经意而宣泄出来。
我们总说,时间能够治愈一切。
其实不是的,那不过是看起来治愈了而已。
那些未曾处理的情绪,没能抚平的创伤,只是被个体出于自我保护而压抑在潜意识里。
想要结束“未完成”,最好的办法是补偿和宣泄。
就像结局,老卓将酱子托给骆落,去还自己的情债一样。
倘若追剧没有看到结局,对于观众而言,便是一个“未完成事件”。
因此,等剧终、等谁和谁在一起的结局,是为了完结因看剧而产生的情感,抑或为了弥合既往相似的情境。
2.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故事的现实程度越高,便有越多人会将自己所经历的投射上剧中某个人物的身上。
比如剧中的丈夫出轨、被离婚的罗子君。
她在好友的帮助下,日渐成长为职业女性。
比如出轨同事的陈俊生。
他在和凌玲的相处中日渐后悔。
比如被闺蜜抢走男友的唐晶。
她在被最亲密的人背叛后,愈发努力。
比如插足陈俊生、罗子君婚姻的凌玲。
她在爱情和婚姻里步步为营。
或多或少的,我们都会将自己曾经的经历和情感体验投射在他们身上。
投射的同时,便更容易与剧中人设产生共情,陪他们哭,陪他们笑。
鉴于此,我们追剧所等的谁会和谁在一起的结局,其实是自己的期望而已。
3.
像当初等着看马蓉的结局一样,我们也等着看剧中凌玲的结局。
我们等的是自己想要看到的结局。
纵然陈俊生和罗子君不能复婚,也不能和第三者上位的凌玲一直在一起。
纵然唐晶和贺涵没有在一起,也不能和抢了闺蜜男友的罗子君在一起。
也许,陈俊生和凌玲离婚,罗子君和贺涵终不能相守,会是大部分吃瓜群众想要的结局。
是的,被出过轨的人、三观特别正的人,对于小三这个角色其实没有那么多的同情。
纵然ta多无辜,多惹人怜爱同情,回过神时,难能有当时的同情和怜悯。
社会日渐发展,日渐开放,小三、小四已经被很多人看得正常。
可是,不管是婚姻里还是爱情里,没有人会不希望自己爱着的人一直爱自己。
更没有人愿意顶个邮政颜色的帽子而觉得无所谓。
4.
心理动力学提出自我防御机制。
所谓自我防御机制,指“自我”在承受“本我”的欲望压力时,同时又顾及现实要求的压力,为了缓解“自我”的焦虑而出现的种种反应。
为了便于理解,我在此做以简单解释。
Freud在人格结构论中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简单来说,本我,以快乐为原则,超我,以道德为原则,而自我便是那个现实的我。
自我防御机制包括否认、压抑、投射、合理化、转移、升华等等。
罗子君在最开始知晓陈俊生出轨凌玲时,是快速合理化的。
她将他的出轨合理化,看似是为了陈俊生找理由,实则是为了安慰自己。
贺涵在爱上罗子君的时候,将自己与唐晶的十年说成“装成金童玉女”。
看似是解释了两个人未能在一起的原因,实则是为了给自己找理由,将爱上罗子君合理化。
他通过一个“装”字否认与唐晶十年的恋情,以降低自我的焦虑。
不管是唐晶还是罗子君,被喜欢的人背叛,她们的第一反应都是压抑、否认,仿佛自己否认了,背叛就不曾发生过一样。
当背叛成为否认不了的事实,便开始转移。
不管是否认、压抑或者合理化,都相应地减少了因为背叛而产生的痛苦、焦虑情绪。
唐晶等了贺涵十年,但贺涵最终却愿意以所有迎娶罗子君。
许是告诉那些犯傻的人,一个人若真的想要和你共度一生,你不用努力去变成ta喜欢的样子。
Ta也不会让你等十年,不会终日里告诉你,结婚多么不好,不会说不忍心让婚姻“毁”了你一类的话。
有时候你会去做
在当时以为是为了对方为了和好
但后来你发现
你是为了给自己的感情画个句号
否则 你永远也逃不出来
你永远也放不下
——卢思浩《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
爱情如此,追剧也是一样的。
有的人,等着看像自己的那个人最后和谁在一起。
有的人,等着看与自己喜欢的、诸多相似的人设最后和谁在一起。
有的人,只是等着剧终,不用再猜结局,安心睡觉。
前两种人,看剧就像算命,等的是谁能和谁在一起的结局。
后一种人,看剧只当消遣,等的是散场,等的是谁和谁在一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