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学习薛兆丰老师的《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和李笑来的《通向财富自由之路》时,两个专栏同时提到了时间的概念。
在薛老师的专栏里,说到了,“资本的现值等于资本预计收入的折现和”。在计算资本价值的时候,需要预测它能带来的未来收入有多少,然后根据折现率把未来的收入折算到现在的价值。一个在未来能带来稳定收入的资产,即使它的折现率很高(由于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它的现值一定很高。
李笑来老师一直强调时间的力量,他觉得只有长期有用的知识才是知识。很多短期有用,但是长期没用的知识容易受到追捧,因为很多人没有耐心。短期有用是因为在短期就获得了反馈,容易促使人追求短期效益,比如市面上有很多“速成”的教材。短期没用,而长期有用的知识,却很容易被人们忽略。长期有用需要时间来证明,它不会在短时间内让人看到成长,在缺乏耐心的情况下,很容易让人放弃。
三维空间是立体的,四维空间是在三维的基础上加上时间的维度。时间的维度和几何维度的区别是,时间需要等待,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这需要一定的想象力。之前看到一个帖子是介绍从一维到九维(还是多少维,忘了),由于想象力不丰富,我貌似看到6、7维就看不懂了。生活中我们不需要懂那么多维度,只要理解四维空间就可以了。
当我们判断学一项技能是不是有用的时候,如果只停留在三维空间,就是判断当下学会了,是不是有用?是不是马上就能变现?但是如果我们有四维空间的想象力(其实不需要有很丰富的想象力),就能站在时间轴上来判断有用没用。
由于各种原因,人的平均寿命已经很高了,至少70多吧。全职学习阶段到大学毕业,也就22岁左右,只占到生命的1/4左右。用1/4的时间来判断是不是有用,总是显得非常短视。传统教育是一个及时反馈系统,它提供的考试,排名,升学,竞赛都让学生在一年之中不断得到反馈,好学生和坏学生一目了然。但是一旦步入社会,反馈就不会来的那么及时。很多人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了很多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学点知识获得改变,但是因为没有了及时反馈系统,又缺乏耐心,刚开个头就放弃了,到头来什么都没有学好。很多事情从什么时候学都不会太晚,比如学英语和锻炼身体。
说得极端一些,即使学的这些知识都是没用的(指的是,对于实现财富自由是没用的),至少培养了一门兴趣,等老了,退休了,有一些事情可以做。看到父母这一辈人,现在退休了,每天生活都很无聊,也不知道做些什么。想想自己如果现在不培养一些兴趣,等老了可能也是这副境遇,好可怕。
要让自己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养成从四维空间思考的习惯,在时间上一定要加上长期来考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