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醒来,洗脸清醒一下就开始了运动,边进行动作录制边盯着时间,准备把健身作业补发一下,因躲避早高峰,比较早抵达公司与晨练有点冲突,打算和组长说明情况。
另一方面盘算着,是否在出发前有时间做早餐或去进行国学的诵读,即使在家完不成,这么早公司应该不会有人吧,猜想着运动结束,手机提示微信运行的内存已经不足,对ios比较信任,的确最近视频和照片存储量过大吧,考虑晚上回家再备份一下,就随手删除几个桌面的APP腾出点地方,就抓起手机上班。
车上拿出手机就发现停留在白色苹果标的页面,无法正常启动,内心感觉可能真的出问题了,预感无法短时间内解决,第一反应早晨参加的打卡活动如何完成,公司没有无线网络,自己携带的ipad没有热点,公司电脑因为手机无法启动,就登陆不了电脑端微信,但是能去qq讨论群,去联系对应的组长报备。
下车前和哥们借了10元钱购买早餐,这样只是感觉手机无法使用造成不便,但没有太多情绪去懊恼这件事情,但一想到倘若无法正常开机,重要的照片无法导出,送修又涉及到内容隐私,这部分还是蛮头疼的,死马当成活马医,对等待幸运,莫名其妙好的玄学还是存有侥幸。
1.生病就想乱投医
手机无法启动,大部分线上链接断裂,移动支付受阻,电话无法接听,用电脑搜索解决方案时不免急躁,更像是溺水的人,拼命想要抓到救命的木板,或者寻找伸过来的稻草。而事实各种平台的信息,需要分级分层,即使有所准备,也不能确保能够找到精确的医治方案,倒是撞见了一堆广告,其中有一篇店铺的修复软文记忆深刻,并且火速点击进去,因为时间较早,客服未上班于是作罢,识别到自己属于生病着急寻找医生,但因为求急求快,还是会被吸引。
2.缓缓而行的力量
遇到问题去解决,是需要一定的逻辑与方法的,对自己提问,从经验中寻找类比,进行预想与执行,试错,调整,等待结果,而这个过程可能是需要缓缓而行,一遍遍推导,倘若做对了,可能就更加贴近理想的结果。
1)向内,就是向经验求助
面对问题,我们有类似的经历,有处理成功或处理步骤、结果记录,我们向经验求助,寻求直接的解决方法,或间接的执行逻辑。
对于手机备份,曾经接触过同步助手产品,并使用过收费版本,能够对手机中的微信记录进行备份导出,信息化整理,持有信任,并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阅读过帮助文档,即通过其软件备份,如果失败,选择苹果官方的itunes先备份,然后用其客户端进行读取,对数据进行操作。
2)外部,优先选择付费
对于明确的问题,大概可以笃定凭借网络搜索,选择信息质量稍好的平台,能够寻求到解决方案,但如同大海捞针,选择付费,是衡量自行解决的机会成本的一种权衡,同时也要平和自己对损失的厌恶,避免坏情绪。
3.总是有一点“幸运”
一套系统趋于崩溃,但程序中仍会存有一定的逻辑,锁定在开机页面的手机,就是停止运行了吗?或许后台的机制,仍然在不提供交互的锁屏背后,进行着自我的问题修复,排解,总是有一点点“幸运”,有些幸运并不是偶然。
研究修复、备份的同时,手机在充满70以上电量后,给出一些希望,开始进入锁屏界面,但如果解锁,会面对很多APP无法正常显示,并随后进入白苹果标志死锁定状态,有了这点契机,就思考如果再次启动,我应该在几秒钟内做点什么?
3.多种选择,关键一招
5秒的操作,做点什么最有价值?启动电脑微信,让沟通确保正常?删除些东西,让程序运行有资源可用?最终我选择了不在盲目解锁测试再继续等不规则的意外,电脑中下载官方itunes,在再次进入手机的状态下,选择了“信任该电脑”,于是,继续不再碰手机,而是优先进行数据的备份,因为容量比大不小,有进度就好,经过1个多小时,当备份结束后,心理石头落地,我基本上拿回了最有价值的东西。
4.无视风险,是一种认知偏差
认为IOS相对安卓系统稳定,可以使用的更加放肆,有底层兜底;而事实上,没有绝对的安全,再应用层面乱搞,手机也几乎没有电量,不给系统必要的程序运营资源,还要系统的稳定,这种双标本身就不现实,再牢固的底层也会因为恶意破坏而松动瓦解。
到了下午,重启了一次手机,完全恢复如初,手机生活又回来了,但它对我已经不同,今天要轻拿轻放,细心爱护,晚上继续备份一次,升级系统后再放开使用。
虚惊一场,但是我相信自己不会是每次都幸运,也不想指望每一次的侥幸,知道了自己要多做一步,持续行动的路上,什么都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