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不能强迫别人信什么,不信什么,也不能替别人判断是非对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为。外求去改变是徒劳的,只有内求自己,改变自己的信念,改变自己的行为,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
B. 应用案例:孩子吃饭拖拉,边吃边玩,这几乎是所有小年龄段孩子的通病。在他们眼里,所有的事情都等同于玩乐,就像扫地不是因为责任和勤劳,因为好玩;洗澡不是为了清洁,放松,因为好玩。嘴巴磨破,催促是无效的,威逼利诱也是无效的,顺不过三秒,原形毕露。磨不了性子的大人往往以喂饭来妥协,帮孩子把任务完成。我改变不了孩子拖拉吃饭的事实,就只能改变我自己。首先更换信念:孩子不一定要和大人一起吃饭,孩子也不一定要专注地吃饭,吃饭拖拉是孩子成长的阶段性特征,如同六个月会坐,九个月会爬,周岁以后才开始走路等,再来看待孩子吃饭拖拉的问题,便没有了焦虑,郁闷,坦然对待他们的拖拉,心平气和。
补充案例:儿子最近突然间喜欢从喉咙里发出怪声,且沉湎其中不能自拔,如果和他待一会儿,不论做什么,似乎都不能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忘记发怪声,这让我很苦恼,我内在会有一个信念:别人听见会认为这孩子有问题。起初,我以为孩子只是“玩”几天症状便会消失,可是愈演愈烈的态势让我忍不住强行命令他停止,他和我商量说周四提醒他,周五就不这样做了,我很好奇,问他为何不能现在就停下来,他回答不上来,我发现他似乎控制不住自己。我只得把它理解成是身体需求,阶段性的产物,不再拿出来说,虽然怪声依然存在,渐渐地没有关注到上面,反而不觉得是个很刺眼的东西。
C. 我未来一直用这句话来理解世界,在自己身上寻找突破口,不论是更换信念,还是付诸行动,从自己做起,不要妄想改变别人或者世界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如果我持续运用这条信念,我会把精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修自己,从而把自己变得柔软,有能力接纳包容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