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孩子都希望有自己专属的书房,书桌。安静地坐在书桌前,看书也好,写字也罢,有那种学生应有的感觉。如果书桌正对着窗外,打开窗可以让习习凉风吹入,看着外面远处的景色,那随着四季轮回的景色,让你体会到时间在你眼前流逝。
可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书桌,书房。尤其在那时的农村,哪来这么讲究?书桌是没有,有时把饭桌当成书桌。但此时往往需要电灯照明,农村还真舍不得花这点电费呢。于是早早吃完晚饭,趁着那西边的太阳没有完全下山,把家里的长凳、小板凳搬出来。借着彩霞满天,坐在小板凳上,趴在长凳边,那就开始做你的回家作业吧。最好能在天黑前把功课做完,否则趴在饭桌上会引来母亲的说道。还有那黯淡的灯光(我家的白炽灯,一般就是15瓦),此时做功课似乎效果更差。
小时候我干活、做功课比较迅捷。老妹可没有那么麻利,但她可以趴在饭桌上做功课,母亲、父亲还在一旁陪伴着。可哪天要是我这样来,估计就没有好脸色。就我一个人在那里做着我的功课,也就不会有人陪了,父母临走只会关照,别忘了关灯。幸好对于我来说这样的时候很少。
上了初中,家里也盖楼了。终于有了自己的房间,父亲还给我打了一个最简易的书架。用几块造房剩下的杉木板余料,花了半天时间,打造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书架。现在还放在老家的楼上,上面还放着我当年高中时的参考书。只是已经没有多少了,曾经满满当当的书架,每回姑姑们回来,总喜欢在我这个书架上拿走几本她们认为自家小孩需要的书。虽然我曾像图书馆那样给自己的书分门别类,还专门造册登记。那本子就挂在书架上,可是从来没有没有人登记,哪怕我专门写了一张条。”请大家看完书以后,把书放在原位。””如果要借书,请登记。”等我工作离开家里时,书架上的那些学习资料已经所剩无几。听母亲说,工作离家后,村里的很多读书孩子也来拿书。母亲也不拦着,这样一来二去,书架上不再像以前那样满满当当,哪还要登记造册。
有了自己的房间,当年大姨夫还给我(大姨夫是木匠)专门做了一张书桌。书桌不大,就好像教室里的课桌一般,还比课桌多了几个抽屉。书桌前就是朝南开的窗户,一眼就可以看到田野里忙碌的人们,也可以看到田野里庄稼的播种收割。
终于可以安心的在书桌边看书,做功课,或者写一写自己的日记。只是每天晚上看书比较晚,老是亮着灯。一旦过了十点(房间里没有钟表,不知时间流逝,大概估计),隔壁房间的母亲就会敲门。侬好困觉了,啥晨光了。电灯开了不要铜钿的?她也不知道我在干什么,那时家里还没有电视机、电脑之类的,要是像现在孩子那样玩电脑打游戏,那还了得?在母亲的脑海里,电费就是那样的贵!记得每回到我家,看到我家哪个房间没人了还亮着灯,她就会不由自主地走上前,关灯!这个点灯浪费钱的观念,已经深深刻在她脑海里。
工作了,买房了,书房还谈不上有,只是在阳台边的一排排书架空隙间,有一张电脑桌而已,不开窗也能看到楼下小区里的青橙黄绿。
2020.2.25晨起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