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去怨天尤人地抱怨自己的际遇,将自己的不幸怪罪到别人身上
抱怨最容易毁掉我们的生活,使我们情绪低落,使我们心中充满了阴霾,使我们痛苦而不快乐,更有严重者甚至产生对抗社会的叛逆行为,给社会和自己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要知道,当我们抱怨命运的时候,生命便在无谓的叹息中流逝。我们只有一次宝贵的生命,我们浪费不起。
我们要把注意力用在改变上,而不是坐在那里哀怨。
只要珍惜已经拥有的,积极努力,坚持不懈,那么,我们一定会得到生活的回报,得到自己目前所没有的。
西方古语说:“享受你拥有的一切,蠢人才不满足于手中的东西。”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孔子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已经提示人在一生的过程中要学会适应。
也请记住威廉·詹姆斯的话:“要乐于承认事情就是这样的情况。能够接受发生的事实,就是能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还有叔本华的话:“能够顺从,就是你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最后,让我们听听莎士比亚是怎样说的:“聪明的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损失而悲伤,却会很高兴地去找出办法来弥补他们的创伤。”
也许有人会问:“一个人不去抱怨,是不是意味着,他把所有的怨气都压抑在内心,自己默默承受?那样的话,岂不憋出病来?精神压抑、抑郁症不就是这样找上门的吗?”
其实,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人都有最后的自由,就是对环境态度的选择自由,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剥夺的。
我们在适应不可改变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宣泄,经常做自己的思想工作,把许多事情想通,心情自然就舒畅了。
适应环境的有效方法是转换观念,观念一变天地宽。相信下面的小故事能够带给你启发。
以前有一位先知,有一天,他在乡亲们面前宣布:“明天,我要把城外的那座大山喊到我面前来。”
大家觉得不可思议,第二天都赶去看热闹。
人都到齐了,先知不慌不忙、胸有成竹地过来了,清清嗓子,对着大山喊:“大山,过来。”大山不动。
先知又喊:“大山,你过来吧。”大山还是不动。
先知又充满深情地喊了一遍:“大山,请你过来吧。”
大山依然岿然不动。
一片哗然。
谁知,先知又不慌不忙地说:“我不就是想和大山接近吗?
大山不动,我可以动啊!”他大踏步地向大山走去。
热爱、尊敬他的人们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先知的做法告诉我们,生活的智慧是:它物不变,我们变。
当一件事情本身不能改变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对它的看法。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些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人们大都爱听好话,没有人打心眼儿里喜欢别人指责自己。
即使再要好的朋友,你批评他几句,对方的脸上也有挂不住的时候。如果你当众批评他,那结果会更糟,可能连朋友也做不成了。而对于赞美之辞,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照单签收。即使赞美得有些过头,对方往往也会“来者不拒”。
有个笑话说的是,两个书生刚被任命去做县官,离京赴任之前,去拜访主考老师。
老师对学生说:“如今世上的人都不走正道,逢人便给戴高帽子,这种风气不好!”
一个书生说:“老师的话真是金玉良言。不过,现在像老师您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能有几个呢?”
老师听了非常高兴。这个书生出来以后,对另一个书生说:“高帽子已经送出一顶了。”
可见,一个人不喜欢别人乱戴高帽子,但换一个角度给他戴个高帽子,他还是会笑纳的。既然指责和抱怨并不能达成你的意愿,为什么不换赞美这种方式呢?如果你放下了不满的情绪,传递出美好的信息,那么回馈给你的也许会超出你的所想。
如果喜欢我的分享,请随意赞赏,您的支持是我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如果喜欢我的分享,请立即关注我,为防止错过后期更精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