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方向不明多歧路 随遇而安暂栖身
市教委主任是具有高度思想水平和管理才干的专家型领导,他的睿智与才能不是一般地方官能比得了的,若非文革中的一点挫折,他不会屈居于此。眼睛不大,看似不在意实则全然在心,能明察秋毫洞若观火,高高的个子,胸怀大略,张弛有度,极高的决策能力和政策水平令人敬佩之至。他看起来不苟言笑很严肃,但说话和气,善解人意,不打官腔。他亲自找我谈话:“组织部门的工作原则是,对提升的干部有群众反映,就不能下令。暂时等等看吧。是在师范等呢,还是到督导帮忙抓‘两基’?那边正需要人手。” 到师范工作近两年,这位置本不属我,如此一波三折,再争无益,决定离去!
提起督学,我相信,一般人知之不多。我从民国故事的小说里知道,这是类似钦差大臣的官儿,有任免校长的权力,现在的督学没那么大的行政权,都说督导室是个养老的地方。1998年9月新学期开学初,我到督导室报到了。原以为是临时帮忙,没想到市教委紧跟着就下了令,任命为督导室副主任。没几天,教委于主任让我跟他们一同去参加在江源县召开的全市教育督导“两基”工作会,在会上,郑重地把我介绍给各县区教育局长和督导主任。我心想:这回完了,板上钉钉,别想走了!我还没老,现在就养老也有点儿太早了吧?
参加了这个会后,我才明白“两基”的含义,是到20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这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础工程。2000年前实现“两基”,是我们的一项国策,是全社会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对社会发展、民族振兴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90年代末,这项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现在是教育督导的工作重点。
督导室主任是原电大的崔学仁书记,我去后不久,老领导就退休了。副主任马兴武提为主任,他是教育局有名的大笔杆子,个头不高腿脚不好,走路发晃,皮肤发黑的脸像总也洗不净。总见他夹着文件包整天给领导写材料,可浑身上下没一点文人气,他是搞工农干部教育的,倒也像个工农干部。
几位教育界元老是督导室的主力,原师范校长马力,高中校长娄贵臣、教学副校长朱穆成 ,临江林业局教育处长谢书翰,教育基建办主任马文革等,还有一位掌管财务的丛杰,和一位露水河林业局小学校长李羽芬。在我之后,二十一中朱连素也来这里做青年干部锻炼,有这些女伴我就不孤独了。 这几位教育界的泰斗是白山教育的奠基人,德高望重。马力是市一中的第一任校长,退休前任师范学校校长,他办学经验丰富,极富管理才能,总是不愠不火的样子,让人感到高深莫测。娄贵臣从市重点初中校长,到重点高中校长,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上很有经验,他幽默风趣,尤其爱跟朱校长开玩笑,他俩到一起就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像个老小孩儿 。朱穆成校长是全市数学教学的权威,抓重点高中的教学管理,关爱年轻人的成长,培养出一批批的教学骨干,是白山教育发展功不可没的人物,他为人谦和,做事谨慎稳妥,淡薄名利,与世无争。
这几位元老有个习惯,每天到单位先谈论一番时事政治,国内外大事无不知晓,这是他们一生爱国敬业形成的家国情怀。但他们往往说着说着就会争论起来,尤其是娄校长,一般人是争论不过他的。焦点常集中于娄、朱二位身上,谢书翰校长趁热打铁,给他们敲边鼓。两人常常争论得面红耳赤,娄校长瞪着大眼睛,嗓门也高,不依不饶穷追不舍;朱校长稳扎稳打,以守为攻。不可开交之际,马力校长就出来做和事佬,从中调和, 只有朱校长妥协退让,才能罢休! 马文革老实厚道,从不参与这种纷争,只在一边看笑话,看他们口干舌燥就给倒杯水,也是乐在其中啊!
李羽芬校长个儿不高,端庄秀气,看得出年轻时是个美女。她眼睛不大不小,目光清澈淡定;挺直的鼻梁透着刚毅,小巧玲珑的嘴棱角分明,说话不多,但掷地有声,绝不说废话。她为人正直善良,深沉而热情,虑事周全思维缜密,善于发现问题,乐于助人,像个大姐姐一样。丈夫调到市农业局任局长,她来后放弃市实验小学校长的职位来当督学,可能也以为这是闲职。她曾经沧海淡泊名利,但对工作认真负责,不徇私情,看得出一个敢担当有作为的领导者素养与魄力。
我感觉,督导工作循规蹈矩,平稳中也显平淡,无大矛盾,也无大作为。
年底,全市的责任书督导检查工作开始了。老督学李羽芬、谢书翰带着我去临江大栗子铁矿,第一次参与检查,就像当初第一次上讲台,心里没底脑里空,就免不了有点紧张。谢老是个业务熟练、做事认真的人,为人谦和,总是笑着说话,还爱逗人:“凭你的实力,这点活儿是小菜一碟,太不在话下了!跟我们走一圈包你上路!”李大姐提醒我:“你注意看工作流程,观察双方工作的规则,帮着看看材料,别忽视辨别真伪的细节。”检查中,我用心看他们如何与受检单位接洽,如何查阅材料,如何综合分析、评定检查结果,如何向受检方反馈检查评估意见等。像学生跟着老师见习,李大姐与谢老耐心细致,边查边提示我该注意的问题,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指导课,把我领进了督导检查的大门。
第二节 进校园学无止境 无为处大有作为
新督学上岗都要进行省里的培训,考核合格颁发督学证,才能取得督导资格。转过年,我参加了全省第八期督学培训班。又来到了东北师大,干训楼离当年进修时的教师宿舍楼不远。
校园里的小桥流水、杨柳荷塘、文学院、图书馆等,睹物思情,勾起我无数往事。这里是培养教育人才的摇篮,这次培训也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省督学宋兆林是我们的班主任,高高的个子温文尔雅,宽厚稳重,谦和善良,与人交谈总是商量的语气,体现出极高的修养,是个好说话、无锋芒的人。也许在名单中看到我是督导室副主任,就任我为班长,副班长是吉林市督导室的钟凯。几十个来自全省各地的督学,班级日常杂事也不少。 重任在肩可是我偏不争气,犯了眩晕症,天眩地转、晕晕忽忽,自顾不暇,哪有精力管班级的事?吉林市督导的苏主任会按摩,我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到他住处治病,经他之手三按两按,顿时眼前一亮,脑袋像开窍一样,一下子就清醒起来了。他几乎成了我的保健医,没有他,我的学习真就没法坚持下去了。
督学培训班规格之高超乎想像,授课的专家队伍实力强大,省教育厅长副厅长张茵致开班辞,请来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处副处长刘月霞、国家督学上海市教委督导办主任尹后庆等,做专题讲座;还有省委副书记党校校长林炎志、省教育厅厅长蒋力华、教育处处长潘景峰、省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史燕来、李斐章等,从社会制度的政治理论高度、教育改革的发展远景,到政府教育目标责任书检查、“两基”工作的推进、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专项督导的“质量万里行”、乃至督导制度建设等,为这期督导新学员进行了全面的培训。我又一次体会到“学然后知不足”的深刻含义。
原来,“督学”最早在中国是清代“提督学政”的别称,又称“视学”。是视察、监督及指导学校、教育行政机构及其他教育部门工作的教育专业人员。建国后,督学制度曾一度被废除。1983 年 教育部重新建立起普通教育督导制度,督学负责教育行政机关中视察、监督学校工作,负责对中小学校和其他各类教育机构的教育目标、办学方向、教育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果进行督导评估。
我这才明白,督学不仅是教育教学的专家,还得是行政管理的行家;同时要具有全面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解决问题出谋划策的能力,把握政策指导改进的能力等。总之,这工作需要的是教育管理的专家,没有相当的能力水平是干不好的!
原以为督学就是养老,督导检查不过是走马观花的钦差大臣,有人把督导巡视员比作飞来飞去的苍蝇,有人说督学”做糖不甜做醋酸”等等,种种偏见都是对督学的误解,通过培训才知道督导工作意义重大,当好督学绝非易事!
培训结束前,省督导室组织学员进行全国督导工作考察,宋老师带领几十人的队伍向南方出发了。1999年5月21日下午启程去上海,23日上午到达上海浦东后,宋老师让大家先走走看看,稍作缓冲。我们浏览了世纪公园。这个由英国人设计的占地14.3公顷、投资10亿的大型游乐公园里,白玉兰在枝头绽放,高贵典雅,气派芬芳,难怪上海人以此为市花。东方明珠、国际会展中心、金茂大厦,还有黄浦江上往来如棱的轮船,无不展现出经济的繁荣发展与市场竞争的氛围。
晚饭后宋老师给大家开了个小会,明确了具体活动安排及日程,5月24日开始了参观学习考察活动。
黄浦区督导室主任李聿华、南市区督导室主任陈志龙、上海市督导室主任殷南华等人,给我们介绍了上海市督导制度的建设、督导工作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效与经验。还参观了上海市大同中学,这是建校于1912年由清华大学几个教授、教务长南迁来泸办起的老学校,1935年原校区被日本炸毁,抗战胜利后又迁回原址。钱其琛1946年是大同学校党支部书记,傅雷、朱建华、陶璐娜、孙文都是校友,培养出袁鸣(当时东方台节目主持人)、清华校长、国家教委副主任等名人才俊,和20多个两院院士,是一所成就卓越的学校,也是具有革命传统、爱国传统的学校。
第三节 经济发达人自律 改革窗口见文明
这一行考察,我们了解到全国各地教育督导的工作力度差异性很大,在地方经济实力、教育投入与政府重视程度等方面,北方与南方差别很大。
来到广州市,广东省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向我们介绍时,谈到督导经费投入时说,98年广东省投入80万,深圳一个区投入800万!宋老师说,我们省98年的督导经费是十几万。在深圳,我们看到改革开放给这地方带来的变化不止于经济建设,与之相应的文化教育也同样有着突破性的发展,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提高。
《深圳市督学管理办法》参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从依法督导检查、参与督导评估与调研、参与课题研究、指导学校、提供决策咨询与建议、接受培训等方面,都对督学职责作出了具体规定。同时,从开展调查、提出建议、督促整改等方面对督学权利都有规定。
督学的职级都在校级以上,而这里的督学不仅具有监督指导、为行政部门献言献策的职能,还真的具有任免校级领导的权力。严格的督导评估,限期整改,抓得准,落得实,有力地推进着特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深圳的考察给我们带来的是思想理念的冲击,有人说:“没法相比,看了学了也做不到!地方差异太大了,咱们省要赶上深圳得二十年。“有人说:“就当出来旅游吧,开开眼界也好。”考察之余,到处走走,看看特区的开发建设成果也是学习啊!
一天,游完了深圳的”世界之窗”,我们几个人就顺路走进附近一个大公园。山坡上种满了热带果树,左边一片是芒果,右边一片是荔枝。正是水果成熟季节,果香四溢,果子唾手可得,游人在树下走,却没人去摘果。
有人实在忍不住,说:“咱们摘一个尝尝吧!”有人说:“不行,小心有人罚款!”大家四处观望也没见有人管理。一个老师就把手伸向荔枝树,刚摘下一个,马上就不知从哪钻出一个人来,喊道:“随便摘果,要罚款的!”大家一看大事不好,连忙上前认错:“我们不懂这儿的规定,原谅他一次吧,再不敢了!”好说歹说,才算免去罚款,我们赶紧落荒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