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绘画本为孪生,都是用线条勾勒出人世的悲欢。
人的大脑决策出画面感,经由双手执行后,显现出不同的属性。对文学创作来讲,线条之粗细、浓淡,均以文字符号的不同组合来呈现,在联想与想象的国度中,控制着人们的情感开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群体的思维方式。如若用绘画来形容文学的四大体裁,那么小说就是工笔画,诗歌是写意画,戏剧是水彩画,散文是水墨画。相比之下,我更倾心散文的素雅与恬淡,它虽不似小说精深细致,也不如诗歌如临仙境,更没有戏剧活灵活现,可散文的魅力在于温和亲切,在于变化多样,在于那广博无边的生活题材,在于那岁月沉淀下无法虚构的真挚深情。
写作何时来到我身边的?又是怎样渗进我的血肉,沁入我的大脑和骨骼,徜徉在我的灵魂疆土的?她悄无声息,似乎在我心中的自由觉醒时,她就一直在这,不曾来过,也从未离开;她善解人意,每逢落寞或失意,她召之即来,用心去倾听,用文字开解我,令我释怀。尘世中,她为我披上一身无比坚硬的壳,让我能鉴别并抵挡一切庸俗,敢于去触碰所有难关。
我并未像台湾散文大家林清玄那样,从小便有了作家梦。在事业的选择上,我是在黑暗中不断摸索前行的。大学以后,我渐渐放心把自己交给文学。在文学的苍穹下,我的身心得到了最大的解脱,有了婴儿般的无忧与纯净。“堪笑荣华枕中客,对莲余做世外仙。”与文字创作相比,俗世的一切在我眼中都黯然失色了。文学对我的情感与日俱增,像一个毛线团,越缠越多,越缠越紧,最终成为我的生活方式与个人标签。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著作里,我偏爱中国古典文学,这无形中也影响了我的创作风格。这本书稿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我近两年来在旅行、读书、生活、情感等方面的所思所想,发表在国内外各级各类报刊上的散文作品,恰如一幅幅镶嵌在纸张里的水墨画。当我写第一篇小文到现在,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也有十几万字了,这是初为作者时所不敢想的。如今,我也敢做做出书的梦了。人生有很多事情,真是无法预料。
易卜生说过:“写作即是坐下来判断自己。”许多文章的创作过程是毫无准备的。当我为不知道写什么而来回踱步时,我会把自己固定在书桌旁,我的指尖轻轻触碰键盘时,我的世界似乎下了一场春雨,灵魂听见了召唤,那些文字仿佛是从心里顺着胳膊滑到了指尖,再溜到了屏幕,那些水墨线条在不停勾勒,如同黑白藤蔓一样缠绕在我的心间,让我不再受到寒风的侵袭。散文写作,像是在慢慢地缝制一件棉衣,也像是拨开乌云的斑驳阳光,是我永远的人生知己。
人生得此知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