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初期,在春秋首霸齐桓公出现之前,前面还有一个没来得及称霸中原就死了的春秋小霸,细究起来,齐桓公称霸时,管仲给他出的尊王攘夷的方针策略,其实都出自于这个春秋小霸,郑庄公。郑庄公从即位起,前面平定共叔段的内乱,后面结交齐国鲁国,又以周王室卿士的身份打着王室旗号征伐宋国、卫国、许国等,宏图霸业可谓红红火火,可惜,这么一份大好的家产,传到他儿子们手里,立即就不行了,郑国从春秋小霸,一下沦为被左右夹击的夹心饼干。
问题出在哪里?当然是继承人!
郑庄公倒不像《春秋》里其他国君一样,对太子的位置三心二意,一会儿立这个,一会儿又想立那个,他在位时,郑国的太子一直就是公子忽。不过也许是因为郑庄公小时候得到的母爱太少,所以他在位时,宠妾很多,对宠妾的儿子们也很好,而且各个儿子都还很出色,比如公子突、子亹、子仪,尤其是公子突,军事才能尤其突出,在繻葛之战中打败周王室的鱼丽之阵就是他的计策,所以,其他受宠的儿子想争君位,也是有这个实力的,可能相比而言,这几个人还有母家势力,真正的实力比公子忽还要强一些。
这样的状况,以我们现在电视剧里的套路,这几个儿子为了君位应该是明里暗里斗得你死我活,使出浑身解数拉拢各种势力。像公子忽,母亲是小国邓国的,母家势力靠不住,自己又在周王室做了那么多年的质子,想必在朝中的势力也未必有多强大,这时候最容易拉拢的势力就只剩下丈母娘家了,只要有强大外援,未来坐稳国君之位就十拿九稳了,然而公子忽却亲手将齐国这么大一外援拒之门外。
前面说过,郑庄公是春秋初期小霸,所以,想拉拢郑国的国家很多,其中就包括齐国,所以齐国想把公主嫁给公子忽,此人正是文姜,这一次提亲,《春秋》里没写明年份,不知道是在公子忽娶陈国公主之前还是之后,反正公子忽直接给拒绝了,理由是“人各有偶,齐大,非吾耦也。”以当时郑国的势力,这话实在是有点谦虚,虽然郑国国土面积不如齐国,但国家实力比齐国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后人猜测,可能是对文姜在国内与她哥哥乱伦的事情,公子忽早有耳闻,所以才拒绝的,以文姜后来嫁给鲁桓公,又给鲁桓公戴绿帽并害死鲁桓公的结局来看,公子忽拒绝这次联姻,也许是件好事。
公元前716年,公子忽还在洛邑当质子,陈侯主动提出要把公主嫁给她,郑庄公答应下来,于是两人在公元前716年冬天定亲,公元前715年4月成亲。《左传》记载:4月6日,公子忽亲自去陈国迎娶老婆妫氏,4月13日带着妫氏回国,4月16日进入郑国,两人立即先洞房了,洞房完才去告祭祖庙。气得陈国送亲的大夫直言“是不为夫妇,污其祖矣,非礼也,何以能育?”。按礼仪,公子忽将妫氏迎娶回国后,应该先祭祖庙,向祖宗报告其娶妻之事,然后才能洞房。没想到公子忽从4月6日到16日,短短十天时间,就对妫氏情根深种,如此急不可耐。
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可陈国也是个受人欺负的小国,不拖后腿就算不错了,要做公子忽即位的外援,实在是没那个实力。不过,公子忽还有机会,毕竟郑庄公离去世还有14年。
时光飞逝,转眼9年过去,时间来到公元前706年,这一年北戎伐齐,北戎人可不好对付,烧杀抢掠什么都干,打起仗来既凶悍又灵活,中原人都是兵车作战,反应速度太慢,与抢完就跑的戎族人打仗,根本没有优势,当初周王室就是被西戎人打得家底都没了才东迁的,现在北戎打到齐国家门口了,齐国人打不过怎么办?找郑国,郑国在公元前714年有打败北戎的经验。果然,郑国出师,北戎立即打败。这次是太子忽亲自帅师救齐,而且战绩颇丰,俘获了北戎的大良、少良和俘虏300人。
机会来了,救国之恩,齐国当然要重谢,于是齐僖公再次提议要嫁个女儿给太子忽,没想到他又给拒绝了,这次拒绝的理由是:“我没有救齐国的时候尚且不敢娶人家女儿,现在奉命救了齐国,却娶人家女儿回去,人们还不以为我是为了人家女儿才出师的?”
这下郑庄公的宠臣祭仲不同意了,说:“您一定要娶啊,你君父本来就宠妾诸多,你有没有强大的外援,将来君位坐不稳,子突、子亹、子仪都有能力抢夺君位。”
祭仲是句句肺腑之言,可太子忽就是铁了心不娶,不知道是死要面子呢,还是因为太爱前面娶的陈妫,他也不想想,郑庄公已经年老,随时可能薨逝,仅凭一个太子之位,在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自己能靠什么坐稳国君之位。
果不其然,公元前701年夏天,离太子忽第二次拒绝齐国联姻才5年,郑庄公就没了,太子忽即位,还没来得及跨年称元年,就被公子突的娘家势力赶下了台,第二年公元前700年,成了郑厉公(公子突)元年。
收获了爱情,丢失了君位,福兮祸兮!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