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一次听这种写作方面的教授课。感触挺深。
我是一个以前在写作方面还算擅长的人,初中的时候写作尤其喜欢写抒情文,因为我自己更偏向于喜欢这种能表达情感,能让我第二次读起来还依然可以回想起文章里的故事,能让别人读到以后知道我经历过什么,是什么性格的人的文章,所以每次写起来都停不住笔。除了作业那个时候还抄录了很多言情小说,散文,诗里面的句子,有时还模仿着文邹邹的写两句,那个时候写作对于我更像是一种情感的抒发。
越到后来上大学,工作,写东西开始变得越来越少,就算有做到文案编辑的工作,也更多倾向于了完成任务,突出公司需要突出的内容,变的更加商业化,偶尔写到和公司无关的娱乐专题的时候段子手的基因才能冒出来。
其实到现在已经很久没有做过真正意义上的写作了,当今天听完北宸老师的课。里面的很多话都让我想起了初中那个时候写东西的心情。
写东西更能引起人共鸣的不是有多么华丽的辞藻,不是有多么专业的语法。重点是诚恳真实,抓住人心,我自己看公众号文章都喜欢看和我能扯上关系的,但自己写的时候就往往会忽略这一点。
现在写东西很多时候都为了传播而忽视掉了很多最开始初心的东西。
我认为写作之所以和将说话翻译成文字不同可能就在于,它是一个作品,是有灵魂的一个东西,长年看一个人的文章,就算我从未见过他,感觉也能想象出写出这样文字的是个什么样的人,他都经历过什么样的事情。
不知道别的同学有没有尝试过写小说,我高中痴迷于言情小说的时候还尝试的写过,试过才知道,写东西出来简单,但要写到让人忍不住去看的能称之为写作的真的很难,明明只是简单的对话,别人的小说能让我脑海里直接浮现出画面,而我自己生编硬套出来的语句,连我自己都觉得没有意思。
所以写作的价值对于我来说,不只是写出文字,而是希望从自己手里出来的是一个可以被称之为作品的东西,就算仅仅是陈述一个故事,也是有足够的逻辑性,感染性的。写作对于我来说更向是一个人的简介,我一直觉得字如其人说的不仅仅是字形的好看与否,而是通过这些字所呈现出来的这个人最真实的东西。写作绝对不是很多人想的那么简单。
当然也就像今天提到的,写作其实更应该首先注重的是完成,而不是一味么追求完美,读鲁迅先生的很多文章也会发现有很多口语化,语法表达上并不完善的句子。但这样的文章反而让人觉得更加亲切,真实。
今天的感触就写到这里,最后我也想分享一些我自己喜欢的一个很小众的公众号上写的东西,都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每次再读起都能给我很多新的感悟
所有得玩笑都藏着认真的话
而那些看似没有听懂的回应
大概就是再婉转不过的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