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首映那天,我告诉室友晚上要看《无问西东》,我向来不爱强求身边的人陪我看文艺类片子,因此只说:你应该不会喜欢,我自己去看就好。
观影结束,我第一个念头却是:后悔没有让室友一起来。
我不断向朋友们推荐这部片子,当有人问起它讲了什么之时,我竟有一瞬间语塞,只因它涵盖的内容磅礴又细腻,让我忽觉自己的言语是如此匮乏。
这部电影其实早在六年前就已拍摄完毕,最初的目的是作为清华百年校庆的献礼片,因此片中的主角们,都是清华出身的学生。
只是它的故事早已超脱了献礼片的高度,足以让所有曾经有过青春的人们,驻足沉思。
四条主线,大约讲述了这样四个人生课题:
青春短暂,你想要过怎样的一生?
比完美更重要的品质,是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当整个世界都偏离了轨道,你是否还有勇气坚守真实;
习惯了戴上面具过活的你,还记不记得面具下的自我,究竟是什么样子?
1923年的吴岭澜,很幸运在正青春时遇到了点醒自己的老师。
他第一次发觉原来人生不是简简单单地按部就班,跟随世俗,而是要学会将自己抽离开来,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直至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平和与喜悦。
1938年的沈光耀,家境优渥,文武双全,即便在人才辈出的西南联大,他也耀眼地让同龄人艳羡不已。
母亲盼他尝遍人生喜乐,不枉此生,可他却明白,乱世之中,哪里又容得下一人独安呢。
亲恩难报,只是有些事情,他不得不做。
1962年的陈鹏,心里住着一位姑娘,她有着世上最明亮的眼睛,总是笑意盈盈地看着他。
他没有什么报销家国的伟大梦想,如果可以,他大约是希望能够拉着她的手,跑过的不仅仅是清华校园,而是整个人生。
世事难料,曾经阳光明媚的她坠入黑暗,他第一次说出心酸又甜蜜的情话:
你不要怕,我陪你一起掉,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你掉的时候把我推开,不让我给你托底。
2012年的张果果,在职场浮沉多年,看遍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他习惯用意味不明地微笑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习惯用一句“你猜”来抵挡一切真心或假意的试探。
只有在午夜梦回间,他才会恍惚间看到面具下的自己,竟是如此空落。
很喜欢影片中清华校长梅贻琦的那句话: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青春懵懂,年少时期我们并不知道,自己随意或慎重按下的人生选择键,会给后来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
看着大荧幕里那些来自六年前的目光,影片的延迟上映,竟宿命般的映照了电影所表达的主题。
六年前的陈楚生,还未从大众视野里消失;
六年前的王力宏,还是风头正劲的当红小生;
六年前的黄晓明,还未陷入“霸道总裁”的怪圈;
六年前的章子怡,还未从重重负面新闻中翻身;
六年前的张震,还是各种文艺电影里让人惦念的忧郁青年。
时光如此匆匆,只消对比下他们如今的状态就明白:青春真的,不过只有这些日子罢了。
有人说,影片的不足,就是现代线还是单薄了些,其实仔细想想,并非张果果的人生不够好,而是其他三条线,太令人难忘了。
20年代,泰戈尔访问清华,向台下尚在面临人生抉择的学生们,强调“面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
30年代,警报拉响,孩子,鸽子,灯笼,恐龙化石,都被无一例外地救走;
在飞机的轰鸣声中,躲在山间的教师们,仍在传道受业,头戴草编帽的学生们,神情专注。
60年代,压抑与癫狂并存,可那一枚精心雕刻的朴素花朵,那一盒金灿灿的银杏树叶,与茫茫戈壁里的会心微笑,漫天飞沙中的执着身影,都是黑暗永远抹不掉的亮色。
而如今,远离了硝烟战火,远离了时代悲剧,曾经匮乏的物质不再稀缺,曾经富足的精神却渐渐贫瘠。
我们追逐着世俗让我们追逐的东西,常常耗尽心力,顾此失彼,跌倒挫败之时,埋怨世道,厌弃自我。
可精神世界的丰富,往往首先来源于认识自己,正视自己,珍视自己。
如此,才能通晓抵达内心平静的道路。
正如电影最后那一段台词所说: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
也许你会遗憾曾经年少浑噩,遗憾曾经的轻率选择,可没关系,不要着急否定自己。
青春虽短,一生却长,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仍然可期。
重要的是,余生都有那一份勇气,“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