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桂花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王若弗原是户部侍郎家的嫡出小姐,王家是世代簪缨的官宦世家,而当时盛府的老太爷,也就是盛紘的爹已经挂了,而盛紘也只不过是个小小进士。盛紘能够娶回王若弗,说起来还是盛家高攀了。
再者,古代已婚女人最大的功劳就是传宗接代,而王氏婚后育有长女盛华兰,长子盛长柏,还有次女盛如兰。三个孩子个个生得模样出众,百里挑一,正所谓母凭子贵,但凭这三个孩子,盛紘还不把王氏放在心尖上。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盛紘对王若弗敬而远之,反而把个林姨娘宠得没大没小,又给房产,又给铺子,和正房太太王若弗一般排场做派,更是做出了大逆不道的宠妾灭妻之事。
想当初谁不羡慕王若弗,盛家虽不是位高权重,却也是财帛富足,家世清贵。而盛老太太虽是嫡母,但并非盛紘亲生母亲,且盛老太太清闲寡居,就连每日晨昏定省都省了,只要求王若弗一个月请三次安即可。谁不羡慕!
王氏一不用给婆婆站规矩,二无妾室来烦心,夫婿人品俊伟,才识出众,仕途顺当,将来做个诰命夫人也不是不能想的。
然而,这才过几年,盛紘就对王氏冷冷清清,贴心话也不与她说了,还冷不丁杀出个林姨娘,接下来王氏在盛府的日子遭遇滑铁卢,如今竟让林姨娘一人独大。不免令人唏嘘。
不得不说,好好一副王炸带四个2的牌,硬是让王若弗给打糊了。
其实,王若弗会有如此遭遇,也并非偶然,与她做的这三件错事脱不了关系。
王若弗这第一错就是自大忘形。
王氏的日子太舒坦,太顺畅了。王若弗无论未出阁在娘家时,还是出阁后在婆家,都未曾受过一星半点儿委屈,这也就酿就了她嚣张跋扈的个性,说白了她就是个不知天高地厚、没有任何忧患意识的泼妇。
王若弗是侯府嫡女,从小到大有王老太太照拂,还有亲哥哥撑腰,从不知世道人心险恶,也用不着学些为人处世之道,更不用学一些勾心斗角之术了,凡事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王若弗嫁盛府之初可谓是一人独大,盛老太太待王若弗客客气气,盛紘与王氏也是相敬如宾。想当初,王若弗二话不说就把盛紘的两个通房丫鬟给打发了,盛紘半句话没说。
渐渐地,王氏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对自己的定位也偏离了航道。她内事要管,外事也要管,盛紘的银子人事她统统要做主,开口闭口就是王家如何如何,王老太太如何如何,舅老爷如何如何,丝毫不把盛紘放在眼里,更不把盛府放在眼里,这盛府可不是她最大啊?
再说盛紘又不是个懦弱窝囊的,听着自己的妻子如实说,如此做派,难免会脸上无光,心里记恨,日子久了,王氏不但毫无收敛,还变本加厉,这不是明摆着把自己的男人往外送吗?
盛紘也很给力,不声不响就搞出了个林姨娘,还生米煮成了熟饭。
王氏的第二错也就在此。
王氏只顾着管着管哪儿,一味由着自己的性子耀武扬威,却却丝毫不曾盛紘感受,更无暇顾及盛紘日常生活。
这就给了林娘娘可趁之机,让林姨娘与盛紘暗中有了私情,当王氏方觉时,木已成舟,林姨娘早已怀上来盛府的孩子。
若王氏早点儿发觉,偷偷禀了老太太,将林姨娘嫁出去,盛紘就是再想发作也没有用。而王氏不但没有及时发现,在事情已到了无力回天的地步后,她却只顾一哭二闹三上吊,只顾着和老爷老太太闹气,没有掐住七寸,平白让林姨娘从中取利。
王氏甚至还把怨气都归到盛老太太身上,和盛老太太也不怎么往来了,生生伤了盛老太太的心。
真是一步错步步错,之后任由林噙霜在盛府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这第三错,也就是最重要的,王若弗不孝顺婆婆。
要知道在那个时代是很崇尚百善孝为先的。虽然盛老太太喜欢冷清,王氏也每个月只去两三次,但每次去都是冷着脸,也不说几句好话,貌似盛老太太欠她多大人情似的。
并且盛老太太的吃穿用住完全自理,王氏概不操心,这传出去就是大大的不孝。就算盛紘做得再不对,王氏仅凭这一条就站不稳脚。
若王氏懂得收敛,像维大老爷的娘那样,就算盛紘做出“宠妾灭妻”之事,她一心一意侍奉婆婆,盛紘挑不出什么错,能拿她如何?
盛紘做得不合礼数,王氏说不得什么,但是盛老太太可以说啊!想当初,盛紘给林姨娘铺子、房产,若王氏出言阻止,会落下个善妒的恶名,但盛老太太一句话,盛紘还能不听。
归根结底,王若弗的路是她自己走出来的,但是王若弗犯得这些错,是很多女人的通病。总结起来,若想有个幸福的婚姻,大抵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做小伏低。男人都爱自尊,好面子,大都喜欢柔情似水的。女人就算太能干,也要懂收敛。
第二:适当给男人自由。女人娶的体贴可人的妻子,而不是老妈,更不是管家婆。能放则放,不该管不管。
这两点总结起来就是:莫要做王熙凤。
第三:这一点不用说了,就是孝敬婆婆。
像那种“我与你妈同时掉进水里,你会先救谁?”这样的混账问题,还是不问为好。平心而论,妈妈生他养他,若他真的选择放弃妈妈,这样的男人人品就是坏的,你会放心把自己托付给他吗?
END
我是桂花,分享情感故事,感悟人生哲理,喜欢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