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无意间刷到篇文章,标题大概是“我为什么不建议你看大冰的书”,看到之后不禁有些恍惚。
五年来,身边认为大冰的书好与不好的朋友占为两派,一派极度推荐,一派不屑抵制。而我自己,也经历了一番从对大冰的书的狂热,到如今恢复的平静。
很多人对我说大冰的书不该去深看,会洗脑,我笑笑从不反对。客观上来讲,大冰书中的故事确实会给人带来一种无厘头的热血,带给人温暖和感动的同时,亦带给人一种回不到现实去的脆弱。但我也会始终承认,那一个个书中的故事曾给我的素锦青春中带来的斑驳光亮。
我大概是14岁时接触的大冰的书,看了一个月月故事便喜欢上了,也是由此爱上的民谣。14岁时年纪尚小,从小被家人保护的很好没经历过什么大事,故而三观建立的也有些模棱两可。我一直认为自己看书的发展史中有几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是12岁时看余华的《活着》,带给我震撼的同时让我初步感受到这个世界带来的伤痛和无奈。第二个转折点便是大冰的那本《他们最幸福》,也是大冰的书中我至今最爱的一本,这本书带给我感动和热情,让我欣喜地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在随心地过着他们想要的生活。或许有人认为,我把这两本书并列到一起不太妥当,认为我不该给予后者这么高的地位,然而后者确实是我在回忆过去时看到的一方灯火,里面充溢着一个小女孩14岁时的欢喜。
后来就是一年一年地等大冰的书慢慢更新,平均算下来,他的书大概不到是一年一更。身边的老友大都也知道我爱大冰的书,每当有他的新书上市,便趁着节假日或生日的时候寄书给我用来珍藏,直到上一年准备进入大学,有好久不联系的大小特意寄来本大冰签名的书,即使当时内心对他的书已再不能翻得起波澜,内心仍是满满的暖意。这样想来,他的书以及围绕这些书发生过的故事,是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亮色。
是从他的第三本书还是第四本书起开始对他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态度从心底有了质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只记得后来看到他的书中反复再三地使用前两本书中就已反复强调的观点,以及大段大段重复的篇幅和让人觉得有些刻意而为之的粗话,自己再也不能像曾经读他的文字时那般的欣喜。加上后来看过的书越来越多,触碰到的范围也逐渐增大,对待一本书也学会了独立思考而不是一味盲从,看待大冰的书也再也不觉得想往年那般有趣味了。
最近的一次翻读大冰的书大抵是上一年十一月份在武汉的物外书店,只是听闻大冰又出了新作,却一直没有再去关注,看着那本《你坏》,一股夹杂着陌生的熟悉温度,看了几页之后,便放下了,随之放下的,大概还夹杂着五年来的一份狂热。
曾经网上有好多人讨论大冰书中故事的真实性,我也曾热血的参与其中讨论一二,然而现在想想,是不是真的又有何妨,不管他们是否真实地存在发生着,他们都在我心底真实地存在着,我也都不会再刻意去打破这些故事曾经带给我的感触和那份对生活的热情。最后,感谢大冰的书,谢谢他们帮我奠定了对这个世界最初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