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利用业余时间在家和在孩子的学校推广阅读工作,践行优质阅读引导的妈妈,我和孩子的大部分闲暇时光,都在少儿图书馆里度过。很高兴这一次终于有幸获得了参加阅读推广人公益培训的机会,感恩并珍惜之余,脑子里一直在盘算着,即将成为一名接受过正规培训的真正阅读推广人之后,我可以怎样更加有计划有效率的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引导更多的孩子们成为热爱阅读,享受阅读的小书虫呢?
听了范并思老师,《各类型青少年阅读推广理论与方法》的讲座,结合王林老师的实际操作指南《青少年阅读推广与学校教育》,脑子里一直模糊不清的阅读推广工作设想顿时变得清晰明朗起来。
范老师说,当整个国家和社会都在推动全民阅读的时候,人们是不是就会自动自觉地走进公共图书馆,自然而然地爱上阅读呢?答案是“未必”。数据显示,尽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下,社会公共图书馆的数量越来越多,档次越来越高,但公共图书馆仍然存在最后一道隐形的门槛——人们的阅读意愿和阅读能力。所以,大力推动阅读推广工作的进行显得尤为必要。
良好的阅读推广方式,是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浸润。美国黑人读者Neal的故事很令人感动 ,少年时的他在图书馆偷了一本书,当他看完悄悄放回去的时候,又在书架上找到其他同类的书,于是他继续偷偷地拿回家看,如此多次来回“偷书还书”,他并未曾意识到自己遇到了非常贴心称职的阅读推广,从而得以尽情享受阅读和阅读带来的巨大改变,使得整个人生变得充满了希望。衷心希望我们的图书馆也有M.Grady式的优秀图书馆工作者出现。
阅读推广更是面向特殊人群的服务,儿童属于还不能正常利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人去,他们缺乏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所以需要提供特殊的服务,是我们阅读推广人重点服务的对象。在培养阅读饥饿感的最佳的童年时期,研究和开发适合我国图书馆的婴幼儿阅读推广的项目,成为图书馆界的重要任务。记得有一次,我带着五六岁的儿子,去位于洛杉矶downtown的环球影城玩,到达的时候天上下起了大雨,于是我改变主意,就近找了一家图书馆,准备带他去图书馆里看书。到达图书馆的时候,大雨依然在下,我的车上没有雨伞,所以我们呆在车上等着雨变小。这时候,我留意到停车场上陆陆续续来了好几辆车,车上下来的,都是妈妈带着抱在手里的小宝贝的组合。尽管下着大雨,她们停好车之后却没有半点犹豫地就熄火,从汽车座椅上抱出小不点就直接往图书馆里跑。根据她们果断利索的动作我可以判断这个时候一定是图书馆里面有阅读推广活动准备开始了。于是我撕开一个购物袋罩在孩子的头上,带着他冒雨跑进了儿童阅读区域。果然,阅读室里播放着欢快的儿歌,导读黑人大姐姐正在卖力地对着地板上爬行穿梭在各种色彩缤纷的撕不烂图画书里的小不点点们扭着屁股打着节拍。原来上午是0-3岁宝贝的专场读书分享活动。当时的偶遇让我感慨良多,相比老美,对于0到3岁儿童的阅读推广,我们公共图书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同时,对于年幼的孩子,我们家长也是保护过度的。不过,亡羊补牢,希望”诵读十大天条"的推广普及,能够帮助低幼爱上阅读。
很庆幸我们在对儿子阅读饥饿感的培养这件事情上做得不错。首先,家里每天都有固定阅读时间,其次是我们全家都养成了没事爱去图书馆的习惯。所以刚满7岁的儿子成了一枚不折不扣的小书虫,现在每天的阅读量比我们都还大。今年9月正式入学之前就已经读了数百本文字书了。
值得一提的是,帮助孩子养成去图书馆的习惯,还必须有赖于社会各界的支持,尤其是资源方的支持。特别赞同儿童权利原则,支持图书馆对未成年人平等开放,感谢范教授助力捍卫儿童权益。以前带儿子去图书馆借还书的时候,儿子总是被拒于门外的,很是麻烦,现在好多了,基本上都有了儿童阅读区域。
更多的图书馆创意服务,也会使得读者更爱图书馆,更喜欢来图书馆,良好的体验就是喜欢的源泉。过去几年,我和孩子就在美国不同城市公共图书馆里亲身感受、体验过非常有创意的儿童阅读推广服务,各种别开生面的活动确实很大程度地提升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希望以后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更多这方面的见闻和收获。也感谢王林老师给了我们很多开展阅读分享会的灵感和思路,印象比较深刻的一点是,用讨论代替讲解,因为“讨论是一种人际互动能力,是多元观点的交锋,是同理心的培养,既能彼此合作,又要彼此挑战。”通过长期培养,慢慢养成习惯。
期待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拥有充满书香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