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很多人感叹到:你想买商业保险那一刻,你就真正步入中年了!
人到中年必须明白的两件事:
年轻时不拖累生你的人;
年老时不拖累你生的人!
可能还有相当多的人不以为然、满不在乎,我想问:
家人爱你,卧床三年试试?
朋友够多,借50万试试?
换了重病,换个器官试试?
你有社保,住个ICU试试?
不要去试,一试全剧终!
上个周末,我和家人特意去了一趟香港,此行的目的既不是游玩,也不是买 iPhone,而是要为自己和家人购买全套保险。
在保险代理人的带领下,我们辗转了两家健康机构,才完成了签约前的体检,代理人解释说最近很多人赶着在保费优惠期截止前买保险,许多体检中心都预约不上了,只能把体检流程拆分开来。
过去很多人给我一提到保险,我都会下意识地将其与“骗人”、“忽悠人”等负面印象联系到一起,那么从唯恐悔之不及,到不辞辛苦地赴港主动购买,这些我的保险观念有怎样的改变?
一句话说完,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你必须考虑全家人医疗保障、小孩的教育、自己的养老……
我们都是独生子女,4个父母的年龄都在60以上了,这个年龄在国内是无法投保疾病险的,这个年龄又是疾病比较多的年龄,压力全都在我们身上,香港这一点非常契合我们的想法,这次去香港把4个老人的保障全安排好了。不至于我们压力三大啊!
虽说赴港买保险的热潮是在近几年愈发明显,但实际上这股风气已经持续了有十几年之久。
香港保监局从 2005 年开始在业绩统计报告中披露内地访客购买保险的数据,当年来自内地居民贡献的保单保费还只有 18 亿港元,仅占香港个人保险业务的 5%,随后这些年,内地游客逐渐成为香港保险的重要推力。
2015 年,由于人民币持续贬值,香港面向内地居民的的保险业务迎来了大爆发,并在 2016 年达到了顶峰,当年内地居民贡献了 726 亿港元的新增保单保费,占了香港个人保险业务的四成以上。
危疾、医疗、终身人寿、定期人寿和年金是最受内地居民青睐的险种,这些可以简单概括为两类:以重疾险为主的保障型医疗保险和以投资为目的的储蓄分红险。
这些年相当多的内地过来买的很多是土豪,一张分红险保单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美金,在这些买重疾险的人中,多数是如《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中的主人公一样,上有老下有小、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中产阶级,也不乏收入水平较高的年轻人。
我的朋友韩煦是个90后,在北京工作,家里人已经为他在国内购置了一份医疗险,但他还是决定去香港再买一份重疾险:“我妈买的那份保额太低了,而且只有最基础的几种疾病保障,靠不住。香港保费便宜、覆盖的疾病也比较多。”
另一个好友龙今年只有 25 岁,但作为家中独子的他已经感受到了养老的压力,在认真比较了内地和香港多家公司的重疾险后,最终还是选择为自己的母亲投保了香港的保险:“有分红,可以扛通胀,而且,还可以刷信用卡。”
很多人和我们一样抱有同样的想法,认为香港的保费低、保障广、收益高,且比内地更有保障,我在对比研究了内地香港的重疾险,并咨询了相关人士后,我总结出了其中利弊。
香港与内地医疗保险也不尽相同:
1、疾病定义不同。对于重大疾病的定义,内地相对严苛而香港定义较为宽松,例如肝病、肿瘤等都在重大疾病范围内。
2、保障范围不同。内地保险产品保障40种严重疾病,而香港保险产品保障100种重大疾病,包括艾滋病,原位癌等。
3、理赔过程不同。香港医疗保险理赔过程简单,如果发生疾病需要住院,投保人只需将理赔申请书、医院发票、住院诊断报告等资料邮寄或通过保险经纪人递交给保险公司,香港保险公司就会将理赔费用汇到该投保人的账上或支票。
4、保费不同。内地居民平均寿命70岁,香港居民平均寿命85岁,所以按平均年龄计算,香港保费会低很多。
5、保龄不同。以儿童寿险及重大疾病为例,内地保额10万,重大疾病险超过40岁保额50万以上需体检,而在香港40岁以下保额45万美元以上可以免体检。
6、不可争议条款不同。香港规定保险公司不能以任何理由,宣布生效两年以上的寿险保单作废。简单来说,保险公司以投保人隐瞒、漏报、误告等理由予以抗辩的期限是两年,而超过两年,保险公司便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赔付。
7、有关理赔范围不同。内地保险公司一般只理赔内地医院住院费用,香港保险公司则可以针对全球医院住院理赔。
如果你在买保险前做过功课,会发现实际上内地不少重疾险的保费低于香港同类产品的,一些新出的重疾险甚至砍去一些保障后,可以做到惊人的性价比。
人活一世,可以是清贫,可以是粗茶淡饭,但只要健康,就拥有了最大的财富;不用羡慕他人的荣华富贵,无需与别人争名夺利;人的一生,从出生到老去,若能健康地一路走过,这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