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内审师修行与实战
一提到标底,就想起曾经有一位成本招采中心总经理,底气十足地说:“我们没有标底,我们也不需要标底!”
不知道他得有多大的底气,才说出这句话!
一、标底的定义和理解
很多人其实对标底概念的理解并不太清晰,大多数人都处于狭义方面的理解。
狭义概念:招标单位出具的一个保密价格,只要投标人的价格高于这个价格,就会被淘汰。
而事实上,标底应该有一个广义的概念,基于标底价值的一种理解。
标底是“经济标”评标的重要依据或约束!也是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
如果这样理解,那么标底就可以分好几种情况,而本文所讲也是标底的广义概念。
二、标底存在的几种形式
1.公开的最高限价
招标人提前公布的一个价格,所有投标人的报价都不准高出这个价格。
这么做的目的,一是为了控制成本,二是可以筛掉一部分高价供应商;三是确定标的物的档次。
2.保密的最高限价
就是实质上狭义的标底价。
招标人不公示价格,让投标人报价,只要超出这个标底价格,就会被淘汰。
3.是接近者中标
标底作为最重要的经济标评标依据,谁报的价格越接近标底价,谁就越容易中标;
这个价格,基本上都是招标人提前设定好的。
也有一些按投标人报价,取投标人均价作为评分依据(土地市场竞争激烈时,会采用此法)。
4.范围价
标底不是一个价格,而一段价格范围。
处于这个范围的就是有效报价(或者是经济标高分),反之就被淘汰(或得分低);
5.只作参考
这其实是最流行的一种形式,招标人找造价预算人员,计算出来一个价格,但这个价格只作为参考,所谓参考就是:可有可无!
因为,最终可能都是“最低价中标”。
三、无标底是什么状况?
主要也分两种情况:
1.不考虑价格。只以技术标为评标依据,不考虑价格。要么是有垄断市场,市场价格唯一;要么是对技术要求极高,价格不在考虑范围。
2.就是最低价中标。无论是来多少投标人,只要价格够低,我就让你中标。
四、标底的设置依据
标底是为了控制成本,为了筛选供应商而设计的一个预算报价,其设置依据大概有以下几项:
1.预算价
这是公认的,最有权威性的标底来源!
是由造价专业人士,通过定额规则计算出来的一个价格。
金额比较通用,只要是专业人士都可以套定额计算出来。
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定额计价往往会与市场价格脱节,市场受供需影响较大,也受投标单位技术实力的影响。
但是,它仍旧是一些大型工程招标和结算的重要依据之一。
准不准呢?还是得看企业,举个例子吧:工程总包合同。
有的地产企业按预算价(定额计算出来的)签订合同和结算;
有的企业按预算价的97%签订合同;
有的企业按预算价的95%签订合同;
有的按预算价的90%签订合同。
90%是我见过的对总包单位最苛刻的价格了,有没有更低的呢?肯定也会有!
2.历史成交价
注重经验积累的企业,都会搜集自己的成本指标,将每一类的成本支出都指标化,并设计成本指标库。
等你需要招标时,找出相应标的物的历史均价(当然是越近越好)作为参考。
3.市场调研
这个很简单了,就是多跑跑市场,多找找同行,看看市场上的价格行情怎么样。
只要不是特殊的产品,一般都可以取得市场价格。
4.公开信息价
大型的商品,比如钢筋之类的东西,网上都有信息价,网上一查就有了。
这个价格可作为标底设置的依据之一。
5.内部成本测算
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测算出销售价格和预期利润,然后,得出一个成本价。
依据成本价格来设置标底价。
6.竞争性报价
前期,多让一些企业参与投标,依据他们的前期报价,来设定一个标底价。
7.所谓的专家法
找一些懂行的人,或者一群专家,由他们提供标底价。
当然,老板一个人拍脑袋做出的决定,也可归入到专家法中。
五、审计时,应注意些什么
1.不设标底的问题
我们在审计招采业务时,并不是必须要求他们设置标底。
但对于一些价格不稳定,价格不透明的采购,如果一直不设标底,猫腻太多。
尤其是连预算价都没有的采购,遇到围标、串标,根本看不出中标价格是否合理。
我们审计人员多少要养成积累和记忆成本指标的习惯,这样,你才能及时发现审计线索。
2.标底来源问题
并不是有预算价,就可以把预算价当标底,而是得参照多个依据来设定。
如果,缺少来源或依据,标底的合理性就差。
还有,明明可以通过预算来计算标底价的,你非要找一些“专家”帮你设计。
3.评估标底的偏离
标底是否有价值和是否合理,还得对比标底价和最终中标价的差异。
如果出现严重偏离,就是重要的审计线索。
4.标底存在的形式
不同的招标内容,要选择合理的标底设置形式。
比如:明明路边摊到处都是1元的物件,你非设置成最低限价2元,那不是扯吗?
就说这么多吧!
请多多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