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完了《主动投资组合管理》,今天来总结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同时也写下自己的些许感想。本书由量化投资领域的先驱Grinold和Kahn合著,是美国量化基金经理的圣经。翻译工作由刘震先生和他的团队在两年时间内细致地完成,本书的可读性非常高,内容十分贴切,而其中的CAPM模型、多因子模型和APT模型部分尤为出彩,本系列的文章也将依据这三个模型来写作。
本文主要在于CAPM模型与多因子模型的推导和应用。从CAPM模型的一般假设推导出多因子模型的系统,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对于Beta值特性的讨论。
CAPM模型是现代量化投资系统的基础,在各大基金与投资银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最大的优点在于简单、明确。它把任何一种风险证券的价格都划分为三个因素:无风险收益率、风险的价格和风险的计算单位,并把这三个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因而大大减少了模型的复杂程度,而且提高了模型的实用价值。CAPM的另一优点在于实用性。其模型假设为绝对风险而不是总风险,并且以绝对风险来对各种竞争报价的金融资产作出评价和选择。这种方法已经被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广为接受,在各大资管公司与基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CAPM模型也有其天生不足,首先,CAPM的假设前提是难以实现的。诸如其完全竞争假设等。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的,包括“做市”等时有发生。其二假设是投资者的投资期限相同且不考虑投资计划期之后的情况。但是,市场上的投资者数目众多,他们的资产持有期间不可能完全相同,而且现在进行长期投资的投资者越来越多,所以假设二也就变得不那么现实了。假设之三是投资者可以不受限制地以固定的无风险利率借贷,这一点也是很难办到的。假设之四是市场无摩擦。但实际上,市场存在交易成本、税收和信息不对称等等问题。假设之五、六是理性人假设和一致预期假设。显然,这两个假设也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其次,CAPM中的β值难以确定。某些证券由于缺乏历史数据,其β值不易估计。此外,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各种证券的β值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依靠历史数据估算出的β值对未来的指导作用也要打折扣。总之,由于CAPM的上述局限性,金融市场学家仍在不断探求比CAPM更为准确的资本市场理论。目前,已经出现了另外一些颇具特色的资本市场理论(如套利定价模型),但尚无一种理论可与CAPM相匹敌。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CAPM模型的详细内容与模型结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E(ri)=rf+βi(E(r)-rf)
E(ri) 是资产i 的预期回报率
rf 是无风险利率
βi 是[[Beta系数]],即资产i 的系统性风险
E(r) 是市场m的预期市场回报率
E(r)-rf 是市场风险溢价(market risk premium),即预期市场回报率与无风险回报率之差
CAPM公式中的右边第一个是无风险收益率,比较典型的无风险回报率是10年期的政府债券。如果股票投资者需要承受额外的风险,那么他将需要在无风险回报率的基础上多获得相应的溢价。那么,股票市场溢价(equity market premium)就等于市场期望回报率减去无风险回报率。证券风险溢价就是股票市场溢价和一个β系数的乘积。
对于CAPM模型的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主要应用于资产估值、资金成本预算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
资产估值:在资产估值方面,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主要被用来判断证券是否被市场错误定价。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每一证券的期望收益率应等于无风险利率加上该证券由β系数测定的风险溢价:
E(ri)=rF+[E(rM)-rF]βi
一方面,当我们获得市场组合的期望收益率的估计和该证券的风险 βi的估计时,我们就能计算市场均衡状态下证券i的期望收益率E(ri);另一方面,市场对证券在未来所产生的收入流(股息加期末价格)有一个预期值,这个预期值与证券i的期初市场价格及其预期收益率E(ri)之间有如下关系:
在均衡状态下,上述两个E(ri)应有相同的值。因此,均衡期初价格应定为:
于是,我们可以将现行的实际市场价格与均衡的期初价格进行比较。二者不等,则说明市场价格被误定,被误定的价格应该有回归的要求。利用这一点,我们便可获得超额收益。具体来讲,当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说明该证券是廉价证券,我们应该购买该证券;相反,我们则应卖出该证券,而将资金转向购买其他廉价证券。当把公式中的期末价格视作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值时,公式也可以被用来判断证券市场价格是否被误定。
资源配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一项重要应用,就是根据对市场走势的预测来选择具有不同β系数的证券或组合以获得较高收益或规避市场风险。
证券市场线表明,β系数反映证券或组合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因此,当有很大把握预测牛市到来时,应选择那些高β系数的证券或组合。这些高β系数的证券将成倍地放大市场收益率,带来较高的收益。相反,在熊市到来之际,应选择那些低β系数的证券或组合,以减少因市场下跌而造成的损失。
然后,我们回到上面的问题,Beta值如何确定?
一般情况下,贝塔系数利用回归的方法计算。贝塔系数为1即证券的价格与市场一同变动。贝塔系数高于1即证券价格比总体市场更波动。贝塔系数低于1(大于0)即证券价格的波动性比市场为低。
贝塔系数的计算公式
公式为:
其中Cov(ra,rm)是证券a的收益与市场收益的协方差;σ^2m是市场收益的方差。因为:Cov(ra,rm) = ρam·σa·σm,所以公式也可以写成:
其中ρam为证券a与市场的相关系数;σa为证券a的标准差;σm为市场的标准差。
从公式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来,Beta值实际上与市场风险并没本质上的关联,并不代表市场风险。所以当我们在CAPM模型中使用Beta值衡量资产的风险与收益时,会造成一定的偏差。
但是我们知道,准确的CAPM模型的核心在于以Beta值衡量市场风险,但是如果Beta值得假设有错,那么准确的计量将无从谈起。对于Beta值得计算,我们有两个假定:
假定一: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影响资产风险程度的因素,在未来的短期内仍将影响资产的风险程度。基于这一假定,所以我们可以对于Beta值做如下使用,假设对于证券A,在过去一个月内受到其财务信息,公告信息等基本面资料,其证券在过去一个月的相对于市场基准的Beta值为5,那么在接下来的短期内,如一周,我们可以假定其Beta值仍旧为5.并且以该值计算其风险期望模型。
假定二:对于任意资产,我们认为其风险程度取决于其本身的特质。诸如,对于市场的股票,我们认为市值越大的股票,其风险越低;同样我们还可以认为银行股的风险性会远低于周期性股票。所以在长期对于资产的风险程度的测量中,我们应该认为:Beta=f(q、p、……)+a,
式中:δkt——第是个风险因素在时期,的意外变化;bik资产i对第是个风险因素的敏感系数。
非常巧,多因子模型的结构已经被我们推到出来了。
最后附注三个典型的多因子模型:
第一,Brennan—Schwartz模型
Brennan—Schwartz模型运用短期和长期利率作为因子解释利率期限结构。短期利率对长期均衡有均值回复的效应,并遵循对数正态过程,长期利率遵循另外的对数正态过程,即:
dlnr=a(lnl− lnr)dt+b1W1
dl=la(r,l,b2)dt+b2ldW2
其中E[dW1dW2] =pdt.从模型中无法直接得到债券价格的封闭解,必须求解其数值解。
第二,Richard模型
Richard模型运用实际利率ρ和通货膨胀率π作为两种因子,两者相互独立,并遵循以下平方根过程:
r= ρ + π(1 −var[dP/P])
其中,P表示预期变化为通货膨胀率的价格。因而名义债券价格的解为:
第三,Cox-Ingersoll-Ross/Langetieg模型
1985年,Cox,Ingersoll和Ross又发展了两因子模型,认为利率的变化除了短期利率的随机过程外,还存在长期利率的随机过程。遵循CIR模型的思路,瞬时利率r可以分解成两个独立的因子Y1和Y2(即r=y1+y2),则关于债券价格的解为:
如果每一因子都遵循Vasicek假设,那么其中每一个P值都会有单因子解;如果每一因子都遵循CIR假设,那么债券价格将是两个CIR公式的乘积。
图片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