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MG阅读成长营,接触了查理.芒格,又因为想了解查理.芒格而阅读了《穷查理宝典》。
整体印象,这是为追求严谨、精进的人写的一本书,每个人从中的收获会不很相同,我读完后,有感悟,也有疑问。
深深认同芒格所说:各学科间的相互割据和相互孤立是致命的。在芒格推荐的阅读书籍中,我们可以发现,他的涉猎广泛而深入,这些学习,特别是各学科的重要理论的学习,已成为他思想结构以及思维方式的基础。用“割据”一词颇有深意,不是单纯的割裂、或分割。割据包含了在分割后竖起壁垒的意思,正如同目前各学科的发展,非要树立“格格不入”的特质,否则无法彰显其存在的独特意义与价值。各学科研究是需要精细化,但人为设置的障碍凸显了带有“山头主义”的狭隘意识。好在现在学习的方法渠道多样,无需非要跟随“山头”,自我学习的可能性完全存在。这就便于我们主动打开学习的边界,自我挖掘学习的领域与趣味。虽不知这种全通道式的学习带来的思维冲击有多少,至少我们能看到它避免了视野的片面与固化。
芒格认为,你必须把经验悬挂在头脑中的一个由许多思维模型组成的框架上。我自知是属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模式,虽然自我意识到问题所在,也在主动修正和刻意训练自己。芒格说,如果你只是记得一些孤立的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么你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东西,也无法把它们派上用场。如同学生们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也许考试能应付过去,但这些知识再也寻找不到它存在的地方乃至发展的方向,换句话说,知识没有在我们头脑心智中发芽、生根、成长,像列车两旁的景物已然飘过,或许长时间后还有模糊的影像,但真正的美丽已不在。我们许多的勤奋学习和工作也有如此景象,“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当然架构思维框架又是一个漫长的学习历程,芒格也具体提到工程学、生物学、经济学、心理学以及数学的基础智慧。我认为,这些架构的建立同读书一样,要有积累、沉淀,再加上思考后的反馈,一日日,一点点,不断地提炼并增加。
芒格提到微观经济学的伟大意义在于,它让人能够辨别什么时候技术将会帮助你,什么时候它将会摧毁你。这无关乎技术的使用目的,像炸药那样有正义、邪恶的用途之分。芒格指的是站在企业主一方的这种情况:有好些各色新发明虽然很棒,但只会让你花冤枉钱,你的企业就算是采用了它们也改变不了江河日下的命运。因为钱不会落到你手里,改善生产带来的所有好处都流向消费者了。这个问题很多人并不能一下想通,它需要了解生产、销售及市场的一些基本理论及规律,才能洞见这一问题。当然此处并非是提示企业家不采用先进技术,而是考虑这一先进技术能在哪个环节获得收益,或在哪个环节补偿自己的收益。
还有芒格提到,如果你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初看到此句有些诧异,难道共同理想与梦想不具有说服力?后来细想,人的理性是否也是为感性服务的,理性的存在是为了感性的更安全更持久更有效而存在。对于多数人来说,利益驱动来自于人类原始驱动中,最直接有效。这可能也是我先生常常说,你太过理想,以为道理可以战胜一切。
我认同芒格大多数的观点,还包括:糟糕的行为是会传染的;在民主国家里,往往需要丑闻才能撬动改革;生活不仅仅是精明地积累财富;毫不夸张地说,整个市场就是被人们的心理因素推来推去;......
但我看到芒格说,应该将不平等推向极致,内心好像受到了伤害一般,因为人人都不希望成为是那个被不平等对待的。当然他举的例子是关于练球的,一些球员被规定是永远的陪练,永没有上场的机会,而另外一些球员就是为了打比赛,似乎没有太多让我抱怨之处,而且我相信,这样的训练效果一定不差,但假如我是个水平于参赛球员毫无分别、甚至水平更好的陪练,我有打比赛的愿望,这个个体就应该被不平等的球员分类掩埋吗?也许芒格所说是有范围和具体场景所指,但这几个字眼让曾经不平等对待的、或正在被不平等对待的很容易激动和感慨。
芒格的生活无意间成了一种教育实验,一个很好地掌握了自己专业的人在非常广阔的学术领域试验这种基本治学精神与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我们在这间实验室中所学到的最本质的内容:终身学习,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