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了12个人,节约了94兆空间……”
“微信升级啦!按照我的方法操作,不要让那些已经删除你的人再占用你的名单……”
我想你也应该收到过很多诸如此类的微信讯息。
这种信息收多了,免不了腹黑回复一句:
微信没有升级,这是以前“清清吧”的老把戏升级了,我觉得你应该先升级一下自己的脑子。
这个“以讹传讹”的办法根本没有用,那些“微信好友”占用的不是你的内存和名单,而是你的智商。
这种无效又伤感情的方式,还用得这么津津有味,你知道收到的人有多尴尬吗?
你知不知道关系如果沦落到要依靠群发测试来维系的话,这种关系不要也罢!
我们到底是多怕被人删除?
一开始,我就对微信群发这种方式深恶痛绝:
即使群发的一段节日祝福或者问候语也一样。
假设你群发给通讯录里的459位好友,我收到了你的459分之1的心意,而如果我回复了你则是100%的心意。
你觉得我会愿意回复吗?
如若你真的需要帮助或者希望给大家送上祝福,为什么不单独发送呢?
妄图通过群发来维系巨大如网络般的朋友关系、或者全部好友的支持,却不知这样做只会让自己难堪:
在社交关系中,能长久存在的必然是一对一的对等行为。群发行为显然是违反对等的原则。
以社交学的角度说,大家为什么会乐此不疲的群发测试谁删了我,这是用户对非双向删除的恐惧,其本质也是违反了社交对等原则。
更何况微信里还有那么多群发的“招收打字员1000字30元”、“扫码送100元话费”、“帮帮忙投下几号某某某”等列也列不完的垃圾消息。
牺牲和朋友们的良好互动来换取那么一点虚无缥缈甚至虚假的“蝇头小利”,真的值得吗?
就我而言,群发者的往往是关系不熟或者压根就不认识的人。
莫名其妙加了我之后,一句话不说也不联系,除了朋友圈不断刷屏的广告以及时不时群发的垃圾广告之外再也没给我留下其他任何印象,大半年后,我收到的第一条消息却是:
“删了12个人,节约了94兆空间……”
扑街!不删你我删谁啊?
和群发垃圾消息同样让我想吐槽的还有肆无忌惮地群加好友和滥发广告:
我就在严肃厨房吃货粉丝群里面遇到过一进群就发广告然后把整个群两三百人统统加一遍的人,加完之后一句话不说,开始在朋友圈里刷广告,问他是谁他也不回答,把他删了竟然还会在群里质问我为什么删他……
我当然懒得跟这种奇葩解释,直接就将他拉黑踢出群。
或许有些时候我们在微信里见到一些人会很想加他,例如喜欢的偶像、业内大牛或心仪的对象。
我们会渴望跟他们请教问题,跟他们聊天,跟他们有互动。
和人有的聊,这首先取决于你是谁,对话开始应该是你清楚明白的自我介绍和加好友缘由。
不要以为你在他朋友圈点几个赞,他就会记住你,你只不过是那一百多个赞里的一百多分之一。
至于去做每条必赞刷屏的傻事,我觉得你会被很多人屏蔽朋友圈甚至删除好友。
如果你加到的人是你的偶像,免不了会有很多话想说,但请适量、适度。过度频发和没话找话都不是明智之选。
要是你是一个嗮图或自拍党,还是采用分组可见的方式吧。别让自己的嘚瑟霸占别人的屏幕,这才不会变得没朋友。
尊重、理解和保持智商在线永远是社交中的不二真理。
微信是互联网中一个残酷的世间万象。
请先给自己找张面目清晰的脸孔,别总想躲在网络背后不说话,总骗自己说:
加了一个牛人,万一以后有用呢?
对方都不记得你,哪有什么万一和以后!
这总好过整天担心别人把你删掉,时不时发一条:
“删了12个人,节约了94兆空间……”
最后,我还是给那些视手机内存如命的人安利一个小知识吧:
“在微信中选择设置、通用、清理储存空间、查看微信储存空间、选择删除,就能有效清理内存。”
不用谢我,不必客气。
本文来自我的微信公众号“严肃厨房”:从枕边到胃肠,愿能温暖你。喜欢的话,不妨点个喜欢或关注,欢迎分享至朋友圈,转载务必后台私信我并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