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也称汉字,汉字又以毛笔字为载体,因为只有毛笔才能将汉字表现的淋漓尽致,后来的钢笔等写不出汉字的变化的。充其量只能记载事件,展示不了文字本身的内涵。
文字与周易的关系:
一: 文字与周易的基础都是阴阳。
二:文字与周易都是以从无到有,从无极化太极,大极四象为基础。
三:符合三一定位,变在阴阳,不变在老阴老阳,也称孤阴孤阳。
阴阳在文字中的表现形式是: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奇为阳,偶为阴。
这里用几个字详细说说,阴阳在字里表现变化。
《家》:点在上为阳,但这一点在中,按左阳右阴的规则,它不属纯阳,因此这一点代表无极。提在左为阳,从无极变太极,阳起阴必随之,横在提之右为阴,这是两仪之阴阳,变在阴阳,此阴随阳而出,阴阳俱足,所以阴动阳必随之,横后的折勾,勾以撇的形态出现,为阳,阳又随阴而出。若无折勾,此阴便成孤阴,就无变化之理了。宝盖头下的横,是由折勾所传,因为上面阴中动出了阳,此阳就必须要表现出来,所以此一横是对上边阳的表现,横下的撇,按定理属阳,但在横下,下又属阴,它承接于横之中,前面已经说了,中为无极,无极没有阴阳,所以这又是一个无极变两仪的开始。此撇从无极开始向左行属阳,也可理解为上边传下来的阳。这里的横撇组成了丁字,盖头为家,下有丁字,便是宁字,所以家中有丁,才能宁。撇下的横折竖弯勾,在撇之左之下,属阴,但这一划占据中心位置,因此,此划对撇来说属阴,对下边的笔划来说属无极,属中性,变化在阴阳,无极便是阴阳的合体,如同士与水的关系,土中有水则万物生长,水是水,土是士各自分离则没有变化之理。下边左两撇属阳,右两划属阴,这四划存在位置问题,暂不作说明。
再谈一谈孤阴孤阳的问题,以《杀》字为例,杀字撇为阳越位到右侧阴之位,捺为阴又越位到阳位,割断了撇阳,阳为生,阴为杀,这不是阳被阴杀了吗?下边的横在字之中间,竖也在中间,似是无极,有变化之道,但横在竖之头,形成孤阳,竖下向左提起,由无极变成阳极,而竖本身在横的下方属阴,阴怎么能变阳?其一违犯规则。其二下之阳也是孤阳,又有撇孤阳存在,物极必反,阳不是变成阴,生变成死了吗?变化之道,必须要符合互根之道,就是阴是阳之根,阳是阴的根,根越深越旺,生命力越强。杀中的木字就是范例,三个孤阳右边一撇阴做引,最终由重阳变成阴生。再举个例子《死》,上边一横,没联系没回旋,是名符其实的孤阳,从形态上看,孤阳在两把刀上焉有生机。从笔划上分析,横下之撇阳被右边横阴所割,横似乎又生出撇助阳,此撇又被捺阴割,右边竖折弯勾,似有情却又被撇阳割,全是杀机,焉有生机,不死作何?
再举个阴阳互根的例子,《生》:生字撇为阳,在横之上之左,横相比出三横,一阳三阴,阴多阳少,物以稀为贵,阳贵,三阴又被竖无极所统,从上为阳的规则看,竖出头在上,无极生出阳极,前边的撇阳作引,阳德重根深,所以作生。再举个孤阴之例。《旦》:旦字上边横阳变成竖阴,左边竖阳变成横阴,互相衔接拥抱,形成无极,中间一横是此字的第三划,单数为阳,无极中生出了一阳,下为阴,下边一横无衔接,无变化,是孤阴,阴不动了,一阳出来了,不是亮了吗?
要写好汉字,不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很难达到妙境的,掌握了这些知识,就掌握了变通之道。按照所写意境,喜阴则重点勾勒阴笔,喜阳则重点勾勒阳笔,不想变化,就写阴阳对峙。一件作品,若写成孤阴孤阳,就要在极端场合用,否则人难接受。这是周易和汉字基础,汉字写好了也就得道,周易学好了同样能得道。这里有一点未讲明,就是O,也是无极的变化,这也符合事事不可尽其极,要有余地,若有有缘人,自当共同探讨。
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