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护”“促”做好“三农”工作
4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从真抓实干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指导这五个方面,指出我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
稳农业,解决“温饱”问题。农业,是国之根本,是经济腾飞、社会发展的源头能量,稳住农业,就是稳住14亿人的核心“能源”。我国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残酷时代,深知农业工作的重要性,只有稳保农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才有可谈性。曾经,对于我国能够解决14亿人的温饱问题外界发出了不少质疑的声音。但正是在基础条件差、外人不看好的环境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把农业“还到”农民手中,经历过漫长的艰苦岁月,我国农业一切向好,取得令世人称奇、刮目相看的成绩。
护农民,解决“动力”问题。国家的根本在农业,农业的主体在农民,“护”好农民,就是“护”住国民经济“基本盘”。从始至终,我们国家都十分重视农民,给予农民政策倾斜、资金倾斜、发展倾斜,为的就是护好农民这个“主心骨”,解决最基层最根本最深厚的发展动力问题。新时代,我们要继续“护”好农民,让农民党员发挥先锋带头示范作用,建立一支支高质量高素质的新时代农民队伍,抓住“互联网+”的发展机遇,让农民通过新业态新平台融入到新社会,走出“深山老林”、走向现实未来,让社会看见新时代新农民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促农村,解决“发展”问题。农村要发展,关键还得要有一支强有力的核心队伍。党支部是带领农村深入发展的主力军、领头羊,加强农村基层队伍阵地建设,带领广大农民共奔乡村振兴路,是各农村党支部的核心要义。新农村要有新风貌,要根据自身实情采用“农业+生态”“农业+产业”“农业+数字”等发展模式,既要农业发展,也要生态、产业、数字化发展,发展小而精、精而优、优而美的新农村,共举产业兴、人居美、业态富的新时代农村发展目标。作为基层干部,更是要把农村作为工作的“主阵地”,用党的凝聚力号召广大农民、用党的先进思想武装农村阵地、用党的创新思维构筑农村发展新天地,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