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012:修炼好文笔

打破习惯与逻辑,你的文风才能让人印象深刻

1.每一个人都会对自己有双重的期望:一种是自己过得安全舒适;一种是去冒险以丰厚自己的人生。

这样的双重好事,一般都是不存在的。想要安全地“冒险”,最好的方法是写作。

明末旅行家徐霞客曾多次远游,以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为旅行目的地,在旅行过程中撰写了大量游记。他病逝后,这些游记手稿几经易手,后失而复得,被友人编成《徐霞客游记》,是中国十七世纪最珍贵的游记及地理资料。

这些游记都打破了日常生活局限,给读者带来了异域风情。也可以看作是纪实文学作品的一种。

一名独立思考者,要有打破原有习惯和逻辑,探求未知世界和新知识的冲动。

2.游记

写游记不必给自己设限,不必高大上,不必追求崇高目的。可长可短,可深可浅。可写人物可写风景,感受强烈多写,没什么感受少写。只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准确自然的语言写出来,就是最好的写作。

一个人一旦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出来,就有可能突破自己原有的封闭圈知识,进而到达一个新的知识圈层,人生经验有效地扩大了,会触碰到本来绝对不会触碰到的某些世界或某些人。

3.自传

自传是写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验,无所谓地位高低,有名与否。关键在于,你要勇于面对自己,反思自己,把自己的真实世界写出来,包括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内心的纠结,都要写出来。

从现实生活和感受中开始写作,也可以训练创造性思维,打破习惯与逻辑,而成为一种开拓人生境界的独特方式。

4.从现实生活和感受中开始写作,也可以训练创造性思维,打破习惯与逻辑,而成为一种开拓人生境界的独特方式。

打破习惯与逻辑的第一个方法:不记日常流水账,而要表达突破自我局限的独特感受。

在虚构写作中,则另有独特之处。

一部优秀的虚构作品,常常打破现实生活逻辑,写出闻所未闻、匪夷所思的奇事。

把故事背景放在相对遥远的过去,让人物背景陌生化,也让人物行为陌生化,从而当一件怪异的事情发生在陌生的世界里时,多少会冲淡一点不合理性。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著名短篇小说《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这个短篇小说事先就把结果写出来了

美国作菲兹杰拉德在名作《本杰明·巴顿奇事》(前些年被拍成电影《返老还童》)中,也运用了逆时间叙事的反逻辑模式。主人公本杰明·巴顿一出生就是个老头,比他的父亲年纪大多了。然后他越长越年轻,越变越小:从青年变成少年,从少年变成儿童,从儿童变成婴儿……

5.人物生存逻辑的变形,是打破日常逻辑和习惯的第二个方法。

法国作家加缪的名作《局外人》,塑造了一个极度冷漠的现代人物默尔索。小说第一句话就十分震撼: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

一个极度冷漠的人,对亲情、友情、人情,全都无所谓。这个开头一下子就给全书定调了:默尔索是整个世界的“局外人”,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6.文学中的特殊人物通常拥有反逻辑的能力,从而给读者带来一种不合逻辑的陌生感。

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的名作《铁皮鼓》中,男主人公小时候的叫声能把玻璃震碎。

7.打破习惯与逻辑的第三个方法:出现反常的事物。

美国作家约翰·契弗的短篇小说《巨型收音机》:主人公吉姆有一部巨大的收音机。这部收音机被维修后有了一个特殊的功能:能接收到邻居的所有声音。听着听着,夫妇都入迷了,陷入“监听别人家的私事”中不能自拔。

8.在虚构写作中,以反逻辑的方式来构思,通常会出奇制胜。

我们不能顺着正常思维来思考,而是要学会逆转思维,进行打破习惯与逻辑的思考,从而获得崭新的视角和文学趣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陌生化:打通词语和词语之间的屏障 1.写作有个重要概念:陌生化。 “陌生化”既是概念,也是技术。它的反面是“熟悉化...
    一叶枫红阅读 199评论 0 13
  • 如何写出一个漂亮有力的结尾 1.好文章三有,凤头、猪肚、豹尾。 “凤头”是开头要漂亮。一句话就要浓缩大量的信息,充...
    一叶枫红阅读 318评论 2 12
  • 如何起笔名、作品名、人物名 1.怎样起个特别的笔名呢? 现代著名作家的笔名大多可以归为二字、三字笔名。四字笔名也有...
    一叶枫红阅读 232评论 1 7
  • 如何找到你自己的写作人格 1.要区分什么是信息,什么是知识信息让我们知道,知识使我们了解; 信息是碎片化的,知识是...
    一叶枫红阅读 175评论 0 9
  • 什么是好文笔?别急,下面是一些摘抄笔记,每次读读,都很有收获。 ✔好文笔概括起来只有六个字:准确、简洁、流畅。 好...
    一鸣0202阅读 980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