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需要先选择再行动,有时候却需要先行动再选择。没有孰优孰劣的说法,只是我们所处的场景不同而已。
当有能力选择的时候,可以先选择。你如果你拿到了3份offer,你当然有选择的机会,挑选其中最有利于自己的一个。如果你只有1份offer的话,那就没什么可选的了。其实还是有选择,不去也是一种选择,接着继续找就是了。
你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拿到3份offer,而有的人却一份也没有呢?关键是他们的目标不同,从而导致行动过程中锻炼的能力也不同。拿大学生来讲,有的人一入学就有明确的目标——考验,或者是世界500强的某公司。考研的人会关注所要考试的科目、学校等相关信息。关注就业的人会看看企业的招聘信息、公司动态和行业发展信息。在大学四年中有针对性的加强自己的能力——某个学科的得分能力或者企业要求的某项操作技能。有意识的去学习和训练,结果自然大有不同。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行动锻炼了不同的能力,不同的能力决定了不同的结果。
没有能力选择的时候,就直接行动。如果你想创业,想好了就去行动,干起来再说。等有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再做选择,是做平台还是做产品,你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有拖延症,想要让自己发生改变,那就先行动起来。从最小的动作开始,从最容易的地方开始。用行动促使你的心理发生变化,感受到行动带来的好处、愉悦的感受和经验。用新的经验替代老的经验,从而让改变发生。当改变不断的发生以后,你的感受就和以往大为不同,经验和能力也和原来不尽相同。逐渐的,你还是会具备选择的能力。
有没有选择的自由,关键是看前面的一个阶段有没有具备选择的能力。就像生涯发展一样,小学之前就有一大堆证书的人,可以选择的小学就多一些;小升初的成绩好的时候,选择中学的机会就多一些;高考成就特别牛的时候,选择心仪大学的机会就多一些。大学期间能力得到全面培养的人,就业的时候选择的机会也会多些。工作努力的人,提干、培训的机会也会多些。工作了那么多年,成就好的人,退休之后就会潇洒些。每一个阶段都在为下一关阶段奠定基础,每一个风光靓丽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艰辛。不要只看到别人洒脱的一面,没有探究别人辛苦的付出。
马云最近谈的996被刷屏了。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你上班天天迟到,不仅违反公司的规定,而且没有一点点奋斗精神。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请问,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按你的表现就是要被末位淘汰,你却觉得自己冤枉了。你要真有本事的话,随便找一个比现在好的工作也不在话下,走与留你应该更有主动权。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京东的福利很好,你得能赚回来这么多,否则就是别人养着你?别人凭什么要养你呢?BAT的待遇高,不要觉得进去了就妥了,可以享受高工资了。你赚不来这么多工资,为什么要给你这么多呢?任何人都不傻!
选择,你得有能力,没有选择的自由就行动吧。用实际行动培养自己的能力,具备选择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