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绩好的孩子,固然令人欣慰,但是,仅仅成绩好,并不是优秀的标配,好多成绩好的孩子,身上存在好多令人烦恼的问题,有的甚至相当严重。盼星星盼月亮培养一个博士一个硕士,却扔下父母亲人同学朋友,选择轻生,是何等地令人痛楚!于是,人们开始思考,什么是优秀的命题了。
确实,成绩好,再不能一白遮百丑了,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优秀的人。那么,哪些方面能彰显孩子的优秀呢?
其一,会交往
一个孩子必须学会与人交往,因为人是社会的。现在很多宅男宅女,整天窝在家里,除了在网络上的虚拟交往,真实生活中,还怕见人,见人不知道该怎么办,一说话就脸红心悸,这都是不会交往惹的祸。
会交往,就得懂礼貌,这是交往的基础。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曾说过:“礼貌是儿童与青年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看来不管古今中外,对于礼貌都是一样的看重。没礼貌的孩子,长大后走上社会,会处处碰壁。没礼貌是情商低下的一个重要表现。
我们很多父母过于看重孩子的智商,不吝投入,但是对于孩子的情商,却是不管不问,这是令人担忧的事情。决定一个人未来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
其二、守规则
一辆列车上,一个母亲带着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孩子把剥下的香蕉皮随手就扔在走道上。擦手的纸扔了一地。引得众人纷纷侧目。有乘客路过,教育孩子垃圾不能乱扔,这位母亲很不高兴地说,孩子还小,还不懂这些。
这时候另一个母亲带着的同样大的女孩走过来,弯腰捡起香蕉皮和废纸,扔到了垃圾箱里。车厢里的乘客都纷纷竖起大拇指,不断点赞。之前的那位母亲的脸红了。
这两个孩子的对比真的是云泥之别,第一个孩子连起码的规则都不能遵守,家长还以孩子小为由为其掩护,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更不会遵守规则了,在社会上,只有碰的头破血流。
第二个孩子,懂规则,自觉遵守规则,用行动提示他人遵守规则,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不优秀?他的成绩不会差,因为有这样好的习惯,成绩不优秀都难。
所以,父母一定要从小就让孩子建立起规则意识,从小就遵守规则。这个从小,可以说从婴儿时期就应该开始了,那时候孩子可能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但是规则训练完全可以进行。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孩子在父母的训练中得到了答案。
其三,心中有他人
虽然放开了二胎政策,但是独生子女家庭还是最主流。在这样的家庭结构中,往往会以孩子为中心,祖辈父辈都围着孩子转。这种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是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最后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捧出祖辈父辈的心,养出一个白眼狼。这种情况,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这就是孩子心中无他人造成的,在全家人围着孩子转的家庭中,孩子会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在家里如此,外面,还是这样,心中只有自己,自私自利,做什么事都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这种对于孩子的爱,就是错爱。爱并不是无原则地一味地给予。爱应该是合理的给和合理的拒绝。给予是爱,拒绝也是爱。而后者,是很多家长都没能做到的。
对于孩子的教育,从小就要让孩子学会分享,在分享中获得乐趣。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古人很早就知道这个道理。而现在,我们很多人却不懂。懂得分享,做事就会考虑他人的感受,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心中有他人。这是一个人重要的心理品质。有了这样的品质,孩子就有了大格局,这样的孩子才会有出息,才会懂得感恩。
其四,有主见
在教育孩子时,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听话,在学校里,老师也是这样,似乎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听话的孩子,往往有很大的依赖性,一切都依赖父母依赖他人,缺乏主见。
有主见的孩子,自我意识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勇于提出质疑、坚持自我的判断,不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只有这样的孩子,才能敢想敢干,成就事业。
可见,培养孩子有主见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然而,有很多孩子,都在父母听话的要求中,变得优柔寡断,变得毫无主见。是时候反思这个问题的时候了,不要等到孩子长大了,去责怪孩子没有主见,这是家长自己培养的结果。
其五,有担当
一个人,必须有担当,没有担当的人,是不会有出息的。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无法做到不犯错误。学习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教育敢于承认错误,是自己的责任就要承担。
而现在的实际情形,很多孩子,遇事总是推诿,责怪别人,从来不敢担当责任。有了成绩,就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有了一点问题,就是他人导致的。这是家长种下的因。有的家长,孩子成绩好,全部归结于孩子聪明,孩子成绩不好,就归结于老师没教好,这样的家长,是培养不出有担当的孩子的。
(文:当代师说;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