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5.20立夏十六日//七律三首·陕西名胜之清凉山万佛洞石窟2//立夏·夏景·夏意(十六)

      题记:清凉山上,清寂和祥,古寺金门,浓荫郁苍。暮鼓敲迟,香入佛殿,晨钟撞早,诵声逾堂。经坛有语,参听禅韵,僧院无声,惟感佛光。一遁浮尘,图净心耳,人寰奇境,惠辨圆方。

七律三首·再咏清凉山万佛石窟

其一:路转峰回岭换颜

路转峰回岭换颜,退耕种草翠微还。

清凉石窟三千界,精美神坛万佛间。

绝壁振衣朝寺庙,摩崖洗眼拜诗湾。

希文曾戍溪南境,挥墨豪题嘉岭山。

      注:即范仲淹,字希文,曾戍守西北,于嘉岭山题诗颇多,《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乃其中之最!

其二:魏晋时留佛万尊

魏晋时留佛万尊,清凉山壁历秋春。

山环水绕连峰抱,塔耸阶斜入寺深。

人伫高原黄土漫,梦回幽窟碧空新。

胸怀无尽苍茫意,把酒倾壶醉晓晨。

其三:肇始唐宗佛像殊

肇始唐宗佛像殊,清凉石窟誉明珠。

释迦弥勒昭延水,菩萨观音名北隅。

岁月沧桑风蚀迹,江湖跌宕斧营图。

禅灯共日长相伴,普渡生灵天地孚。

延安清凉山万佛洞石窟的前世今生———

      延安清凉山据说曾经有大大小小的石窟二十来个,岁月剥蚀,现在只剩了万佛洞、三世佛洞和弥勒佛洞等几座,其中万佛洞规模最大。

      万佛洞坐落在清凉山西侧半山腰间,洞窟很大,呈平面不规则四边形。窟中间凿石成坛,两侧凿有石屏,屏壁上满布浮雕造像。

      洞窟四壁刻满佛像。古人在劳动中总结了很多经验。比如这种中心坛洞窟,是以牺牲侧面保护中心。风被引导着沿着侧壁“走”,减少了对于中间部分的损坏。这是进门左侧洞壁,佛像风蚀很严重。侧壁受千年风蚀,佛像面目已经模糊了。

      在中央坛后面,因为前面佛像的保护,洞深、风也吹不到,此处的佛像基本完好,最能反映洞窟的原貌。

      洞内四壁和两屏柱的四个面均布满浮雕造像,据说有1万余尊。因此,这个洞窟才叫“万佛洞”。

      各种小佛像整整齐齐地被雕刻于洞壁,这得多大功夫。虽然佛像多多少少都有风蚀,但依然可觉得神态各异。

      在一众小佛像中也有大些的造像,应该是在讲述与佛教相关的故事。

      这尊自在观音雕琢得很精致,明显的宋代细腻风格。这些小佛像容易让人联想到仙山。

      看到一座舍利塔,特别留意了一下这里,保存比较完整,内容也比较多,雕刻也精细。

      屏柱四面和洞壁都是满刻,很壮观。不经意间总能看到惊喜,比如洞窟中的一些小狮子。洞窟中心台两屏柱间镌刻3个八角覆斗式藻井,下面本来该有佛像的。现在这几尊是后补塑的。

      有些背风的地方佛像还有颜色。可见,当初佛像是着色的。只不过大多数都已经风蚀掉了。

      古代开凿造像北魏最盛,唐代也有,到了宋代基本没落。中原地区宋代基本不开凿石窟了,大足石刻算是最后的辉煌。

      宋代造像,精致细腻,但总觉得和北魏相比,差了点什么。努力想,努力想,最后借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成也细腻败也细腻、成也众多败也众多。太细腻、太众多,就难免有点腻腻的感觉,反而少了一点精气神,一种力度。

                2022.05.2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历史沿革 建造历史 北魏,云冈石窟的开凿从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
    幸福滋养生态艺术阅读 1,635评论 0 0
  • 在洛阳,龙门石窟与牡丹和水席并称为洛阳三绝,都是亮丽的城市名片,去了洛阳自然不能不去参观龙门石窟。 ...
    大写的郭阅读 1,848评论 15 96
  • 雕刻看云冈,壁画看敦煌,云冈石窟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其中昙曜...
    汤总_a087阅读 1,692评论 0 3
  • 学术周:2019 黄河之旅踩点之03 故道白云:云冈石窟 因缘际会 人像雕塑在希腊以将的西方艺术传统中地位显赫,但...
    渭北春树_Joshua阅读 1,364评论 2 1
  • 刘水萍 图/文 陕西咸阳彬州大佛寺位于城西十公里处清凉山脚下,是陕西省境内最大的石窟群,在全国也名列前茅。这座...
    知道了不用记阅读 3,980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