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很少去思考与生死相关的问题,因为我们都觉得离死还很远。可是,有一群人,他们可能跟我们差不多大,甚至比我们更年轻,他们却被迫要把这个问题想通、想透。他们就是癌症晚期患者。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癌症晚期患者的自述:《癌症有多痛?没痛过的人永远不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个已为人母的女性,家庭和睦,丈夫和孩子与自己的感情都很好,可是,她已经到了癌症晚期。
我们并不常在网络上看到癌症晚期患者的自述,或许是因为这些患者不愿或无暇将自己悲惨的经历公布在网上吧。因此这篇文章显得反常而宝贵。作者对自己遭遇的描写平实、详细,她冷静地、甚至带着一丝冷酷地把自己所受的痛苦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像得病的是另一个人,而她只是一个旁观者。正是这种冷静的文字,带着巨大的力量。
我无法将作者的痛苦于此地复述一遍,那样太残忍。让我忍不住写下这篇文章的,却是这篇文章的评论,和作者对评论的回复。
打开文章的评论,有100多条,其中大部分都是这样的:
“加油!”
“早日康复!”
“你要坚强!你最棒!”
“祝福你!你一定会好起来的!”
在差不多第40条评论的地方,作者可能实在按捺不住了,她写下了这样一条回复:
“……如果你想安慰癌症晚期患者,请不要说你要勇敢坚强,你要创造奇迹,你要早日康复……因为我已经没有治愈希望了,这些话对我来说反而更加的残忍无助!”
读到这条回复,我被震动了。如果说作者的文章,让我真实地看到了癌症晚期患者所遭受的痛苦,那她的这条回复,则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以及悔恨。
2
我的一个舅舅,33岁去世,夺走他生命的,就是肝癌。我还记得他走之前的三个月,医院告诉家里不需要住院了,接回家爱吃啥吃啥,爱干啥干啥。我最后一次去探望他,他坐在沙发里看电视,瘦得像一个幽灵,两眼一直盯着屏幕,可是又好像什么也没看。我觉得舅舅是那么的陌生,甚至让我感到恐惧——他还活着,就坐在我面前,可我在他身上已经察觉不到任何一点活气,就好像生命力已经从他的七窍中溜走,留在沙发里的只是一个躯壳。
那时的我,年少而迟钝,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情商低。我踌躇了半天,不知道该对他说些什么,最后,我慢慢走到他跟前,拉住他那热得不正常的手,说:“……你一定会好的,早日康复。”
我至今都记得他的反应。他慢慢地朝我转过头来,看着我,可是他的眼神仍然像看着电视屏幕一样,什么都没有看。他虽然看着我的方向,可是我能感觉到他的视线穿过了我的脑袋,望向无穷远处,我的脑袋仿佛不存在一样。他就那么看着我,一句话也没说,也没有任何表情。
我几乎要晕过去,脚趾紧紧地勾着,完全喘不上气,双手不受控制地颤抖。那一瞬间,我没有别的念头,只想逃离那里。我隐隐地感觉到我说错了话,可是我连呼吸都困难了,又怎能去仔细地想这个问题!
直到很久很久以后,读到《另一种选择》这本书,我才明白,处在我舅舅那种境况的人,需要的不是空洞无力的关怀,更不是不切实际的安慰,他们需要的,是科学的、情真意切的临终关怀,是能满足他们最后愿望的帮助,甚至是能够让他们解脱的安乐死。
我最大的悔恨,就是那时不懂如何去安慰我的舅舅。如今我懂了,可他已经不在了。
3
《另一种选择》的作者是脸书CEO谢丽尔·桑德伯格,她在书中叙述了自己的不幸经历。她的丈夫于2015年猝死于健身房,巨大的悲伤和空虚占据了她的心灵,很长时间里,她都不相信自己能从这种悲伤和空虚中走出来。在丈夫的葬礼上,有朋友对她说:“请节哀,你一定会好起来的。”她在书中承认,她当时直想对这名朋友大吼:“你凭什么这么说!你不是我,你不能理解我的痛苦!我这辈子再也不可能好起来了!”
我们面对正在遭受重大疾病或不幸的朋友或亲人时,经常会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回忆一下,这种时候,我们一般是怎么做的?我们要么选择闭嘴,远离这个不幸的人,装作什么也没发生;要么我们自以为理解了对方,然后说出自以为能够安慰或鼓励对方的话:加油,你很坚强!你可以走出来的!你一定要早日康复哦!
有句话说得好:这世间有些事情,如果你经历过,你自然就会明白,如果你没经历过,那别人再怎么说你也不可能感同身受。我认为,不治之症和重要亲人的离世,无疑就是这样的事情。
对于癌症晚期患者来说,治愈康复的可能性已经消失,他们剩余的时间以月甚至天来计算,同时每天都要忍受钻心噬骨的肉体痛苦。他们心里十分清楚,自己不会康复了,死亡如影随形,四处可见,他们甚至无法体面地离开——大部分患者去世的时候,都形销骨立,不成人形。用本文开头作者的话来说,“它让一个健康的人看着自己慢慢地腐烂恶臭,剧烈疼痛,最终形如枯柴般地死去,其痛苦远超车祸,跳楼,溺水,是地狱中最恐怖的刑罚。”
如果你是这样的病人,你会希望别人看到你的惨样,然后来一句程式化的“早日康复”吗?对感冒的人可以说“早日康复”,对骨折的人可以说“早日康复”,甚至对癌症早期患者都可以说“早日康复”。可是晚期癌症,这个让人类至今束手无策的恶魔,被它缠上的人,最不想听到的话,恐怕就是“早日康复”。你自以为是的安慰,听在他们耳朵里却是无情的嘲笑。
4
正如那位作者在评论中所说:“安慰癌症晚期患者的话应该是他们最后时刻关心和需要的东西,比如要少受痛苦,减轻心理压力,合适的临床试验项目,安乐死等等。不过我并不会责怪大家对我的关心,因为临终关怀需要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体会病人的痛苦和需要。”
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从中学习。抛弃曾经自以为是的想法,停止认为随便一句安慰就能让病重的朋友开心起来。事情的真相就是:他们不会好起来了,对于他们来讲,人生的旅途即将抵达终点,而他们无法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这个真相沉重得让人艰于呼吸,然而它就像房间里的大象,你不去谈论它,不代表它就不存在了。我们需要学习的,就是如何直面这个真相,然后尽可能心平气和地与病人做一种真诚的交流,比如他们的病情、用药、生活的不便,甚至是身后事的安排。
这样的交流可能让我们误以为自己很残忍,可实际上,它才是最能让病人敞开心扉的方式。谢丽尔在她的书中写道,当她终于向她的一位癌症晚期患者朋友敞开心扉,谈论他的病情和感受的时候,这位朋友感动得哭了。他对谢丽尔说:“你是第一个真正关心我的朋友,其他人,要么从我的生活中消失,要么只会给我买花,并祝我早日康复。他们难道不知道我再也不可能康复了吗?”
是的,他们再也不能康复了,我们知道,我们不说,因为我们以为说出来会更伤人。我们不想让场面变得难堪,所以我们逃离了最需要帮助的朋友。我们并非不在乎,我们只是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如今,我们已经知道,临终关怀和创伤复原,是一门复杂而系统的知识。既然我们无法避免这样的时刻来临,那就让我们提前做好储备吧。
我或许永远无法理解你的痛苦,但我就在这里,我们一起度过。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