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每天听本书已经一个多月了,这个月还买了全年的VIP听书。
很喜欢听书这种方式,因为个人很喜欢看书,看的也比较杂,这就有一个问题:世界上有趣的书太多,而时间太少,根本没有时间看那么多的书。
而听书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每天花二十分钟的时间,听高人给你解读一本书的精华,了解这世界上原来还有这样的事、这样的思想。而如果这本书的内容正好是你想深入了解的,你就可以买了书来看,深入研究。
因此为了加深自己的学习效果,我想每天日更我对《每天听本书》的理解。
《每天听本书》本身就是对书精华的理解复述,那么我的输出就是我对这个精华理解复述的理解复述。
其实早就有这个想法,可是一直怕自己没有时间精力做到日更。今天听到《简化》这书,突然觉得自己把这个事想复杂了。只是对自己读书反馈的一个日记录,有想法就写想法,没有就简单复述一下,哪怕贴个脑图呢!
关键是开始去做,对吧?
《简化》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就是:简化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也需要人们主动寻求简化。在4个前提下、按照5类规则、运用13种方法,可以达到简化。(如下图,图片来源《得到》)
这本书对我的启发是:
1、简化很重要,最简单的是先去做,不要追求完美。
我属于心思比较重的人,常常把问题复杂化。比如写文章这事,比如日更这事,常常在我脑海里转来转去各种想法。恨不得一写出来就是爆款文章、恨不得一篇文章就能够把自己的思想系统的说清楚明白,而这样的后果就是思来想去、连最基本的开始去写都很难做到。
所以,现在简单的决定日更对《每天听本书》的理解,先开始再说。
2、简化是对一个人高级的要求。
那些思路清晰、认清本质的人才能把一件事情简化,用最简单的话说清楚;而那些脑袋不清楚的人才会啰里吧嗦的把事情搞复杂,然后还说不明白。
3、怎么做到简单呢?
作者说得有4个前提、5种规则、13个方法。
我自己只提炼几个适合自己的思路:
一是目标清晰,标准简化为完成就好。
比如我现在的目标就是日更《每天听本书》心得,完成就行,不求写的有多成体系、有见地,哪怕有一天没有思路就发一个图片也好。
二是头脑清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做。
清晰的头脑是个好东西。很多时候如果脑袋足够清楚,你是不需要学习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的。
罗胖说他了解我们的“知识焦虑”,为什么知识焦虑?因为你不知道你自己想要什么,知道了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得到它。所以你没头苍蝇一样看见流行的知识就扑上去,把自己搞得忙忙碌碌,看起来无比充实,看起来学富五车,可是仍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该怎么去得到它。
这个问题说起来太大,就不展开说了。
我自己也在摸索,目前对我比较有效的两个做法:
第一,每天晚上睡觉前默诵《心经》。(我不是佛教徒,一直觉得佛学和佛教是两码事,佛学其实是人生大智慧。我只看过《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这些最基本的经书,后两本读起来其实很有趣。)
第二,看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