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一讲第三讲讲的是积极聆听,很好的跟孩子互动的方式。
大多数父母是按照自己的思路理解孩子正在发生的事情,不是否定孩子就是要求孩子,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可以留意一下。
2,到了青春期,亲子关系紧张。不是孩子关起来自己房间和心门,要么就是不听话。
3,积极聆听以对对方的感受为主,以对方想要表达的事情为主,不管对方发生了什么,不要认为对方是错的,让对方把话讲完。用同理心同理到对方。
4,积极聆听=事实+感受。感受很重要,聆听的是孩子的感受。
5,当你聆听孩子的时候有一些身体上的接触更好一些,如果孩子抗拒可以不做。
6,误区注意:当你积极聆听的时候,不是孩子说一句必须回一句。看着孩子经历情绪的过程和孩子在一起,孩子需要回应一下,就回应一下。不说话和孩子在一起也是可以的。
7,当孩子的情绪好了,可以给到建议。
8、事实+感受=说出孩子的事实,还要说出孩子的感受,引导孩子到自己的感受上,同时引导孩子关注自己,从外在引导孩子关注内在
事实:孩子想吃粽子,没有粽子了,感受:就的不舒服,难受。
9、同理自己,聆听聆听自己。当自己不舒服的时候先聆听自己。然后再聆听孩子
10,据我了解有两种人没有感受。
第一种是佛陀,成佛了没有感受
第二种是,外界太痛了就把自己的感受切断。
你属于那种?
尤其中国的男人不知道自己的感受,男人有泪不轻弹,有个男人哭什么哭?
11,当你捕捉感受的能力越强,你跟你身体的链接就会越深,人也是通过感觉来认识世界的。
12,身心灵的课程有的通过听觉打开我们的身体,还有嗅觉芬香疗愈来打开我们的身体,触觉,灵性按摩来打开我们的身体。味觉,打开我们的身体,通过有机的,素食的打开我们的身体。身体和大自然连为一体的。
13,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打开身体的五种感觉。可以带孩子去公园,跟大自然有一种联结。心泉以后会搞一些线下的活动,走进大自然,带着孩子和大自然链接。
14,聆听孩子的时候,焦点在对方身上的。给到孩子一个高质量的陪伴,谁拥有问题谁具有解决问题的权利。不是直接给到孩子答案,而且在旁边给到孩子允许,聆听孩子,让孩子能感受到这份允许,愿意把情绪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