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学部毕业。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52岁创办第二电信(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两大事业皆以惊人的力道成长。
1
这几日在“得到”听书,《干法》和《活法》两本都是稻盛和夫先生的,听时很有些地方触动自己,于是搜索,看到了如是的介绍。
这两年工匠精神一词泛滥,朋友圈中也看到了诸多的转帖,多集中于德国和日本,他们做事的精细程度着实让人赞叹。
稻盛和夫先生并不能用工匠精神来说,他的人生哲学,《活法》一书中讲述颇多,恰好我在反思一些事情,颇有种一句话点醒梦中人之感。
“人为什么要工作?”许多人把“努力工作”、“拼命劳动”看得毫无意义,他们甚至对积极工作的人报以冷笑和鄙视。而我想以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理解工作的意义,全身心投入工作,你就能度过幸福的人生。
一旦发疯的投入工作之中,对某个目标有强烈的渴望,就会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意象,身边的任何一个新发生都会坚定地指向那个意向,这时,神灵就会给你一把照亮前途的火炬,智慧之井就会向你洞开。——稻盛和夫
2
这是成功学,还是鸡汤?
在我看来,是也不是。人至中年,回看身边那些亲密的伙伴,相伴30年的同学(姐妹),从高中住校初相逢到现在,彼此的孩子相继进入要考研的行列,我们5个人就是5个迥然不同的故事,这个故事的起点都是农村,彼此相差不太大的家境,现在却是不同的圈子,两个大学老师,一个支行行长,一个小学老师(me),一个自由民。当日闲散如我,没有明确的目标,随遇而安,自然现在也是如此。论说个人拼搏史,自然是曾经最不起眼的,但是目标确实最明确的一个,高中时她最努力,我睡大觉的时候她在学习,高考我们相差无几,她还要低些,但是目标明确,走定向生进了河北师大,毕业后留在庄里(目标在,方法自然就有),她当时并没有什么人际关系,家境近乎我们中最差,一直觉得她是我们几个人中自我奋斗的典范,从中专的老师,到考研读博,最后到高校任教,之后最短的时间评为教授。
我们几个没有一个有凭借颜值和家境吃饭的资本,都是个人奋斗,三十年相伴,彼此熟悉的如同亲人一般,三十年后各自的圈子却是迥然不同。现在思来,差距就是从有无明确的目标以及渴望的程度开始的。
有了目标还需要死磕精神,就如罗振宇每天60秒一样,还有身边每天写文章发推送的某老师。
3
人生如此,回到手边的工作更如是。
曾有几次为了一节课,苦苦琢磨,梦中忽然开朗,爬起记录,然后第二天能有一个让自己也觉兴奋的课堂,如稻盛和夫所言,智慧之井向你洞开。更不用说曾经读到过的,人们熟知的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的故事。
(1)努力的程度:稻盛和夫说的努力,并不是指辛苦加班或熬夜,而是指努力到极致的程度。他认为要全身心的投入,努力到绝望,绝望到再努力,再次绝望时还要再回到现场,回到问题发生的地方再去努力,努力到连老天爷都感动到忍不住要出手帮助。
(2)工作现场有神明:当你认为已经无能为力时,稻盛和夫认为事情才刚刚开始,这个时候你应该先恢复冷静,然后回到工作现场,再次重新审视周围,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继续从努力到绝望,再从绝望到再努力。——摘自成甲解读《活法》
稻盛和夫说不是最佳,而是完美。这与我们团队中所提倡的理念很近似,曾经对这些不以为然,差不多就好是一种思维方式,没有追求最佳,更不要说完美,就会导致很多事情停留于一种浅尝即止的境界,自然无法保证品质。
做产品如此,教育亦如此,某种程度而言,与做产品是一致的。
于是,很有些事情就成为了只是看起来你也很努力,但实质上你离努力到极致还差很远很远
4
定个目标,高于自己认为可以达到的目标,然后死磕(去努力做到极致)。所谓能力的提升,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来的。
如果你还年轻,能早早找到人生奋斗的明确目标是幸事;如你不年轻,似我,还能有怎样的改变,能达到怎样的高度——不去做,谁知道呢?
我喜欢极致努力洞开后幸福。愿我们都能享有那种如有神助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