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关西寻樱
邂逅日本,是从川端康成,村上春树,高木直子等作家的笔下,是在山口百惠,岩井俊二,黑泽明等的镜头画面中,我虽然未必熟悉这个国度,却又有着牵绊不清的理由想去一游。
四月初,早樱稍稍绽放枝头,我已经站在大阪城堡前头,那有几分巍峨的日式塔楼和我在爱丁堡看到的城堡不可同日而语,想起出行前朋友的话语:日本是小山小水小地方,看景的话你会失望,所以就看下风土人情吧。
日本留下了多少分我们大唐的风韵?在大阪的热闹街头,我毫无新奇之感,而传闻中好吃的日本饺子和拉面也没有留下任何深刻印象,所以第一面,我觉得日本只是个平淡姿色的女子,恭敬而来,淡然离开,我没有记得她的任何风貌。
大阪堡有着丰臣秀吉的痕迹,但是除了电视介绍和广告,这位据说猴子般样貌的男人早已经淹没在历史洪荒中,当年被战火吞没的桥,现在只有在画面中展示当年的血腥,我伫立那里,只看到绿杨堤里的野鸭和沿途奔跑的锻炼者,梅花和桃花错落有致,但是它们不是我此行想亲眼看到的樱花。
京都,这里有着比较浓重的旧日风情,三年坂,二年坂,哲学之路,我竭力静下心来体会这静静风景的美感,不过在游人甚多的场所,很难寻找一丝古典的风情,那嬉笑走过的穿和服女子或者艺伎多是游客装扮,衣香鬓影后留下的是中文或者英文,让人有啼笑皆非的感觉。
还好有雨,赶走了半山的游客,随意顺路踏雨而去,沿途的寺庙变的清凉,我依稀寻到了川端笔下古都的痕迹,奈良还是京都?那双生女子的悲叹似乎又在耳畔,我从这段清幽的路中读到了她们生活的不易,街头巷尾的小院子前后那绽放的小小花朵,就似日本此刻给我的感觉:小巧,精致,本分,但是又压抑着不敢怒放。
岚山的景色远远没有关于它的介绍更动人,博多的拉面也没有令人惊艳的感觉,但是我依旧享受假期,毕竟这里在入暮后有着一丝的清净,毕竟带着文字的眼镜看风景,人多少也会诗情画意一番。
最终在奈良,我才看到了一个裙摆逶迤,姿色动人的背影,那是古都为我留下的一卷画册,顺着街道走出繁华,我看到了怡然自得的行人和举步从容的鹿,在无尽草坪的一头,是被樱花簇拥的一座小寺庙,几乎无名,却繁花似锦。顺着道路前行到了春日大社,沿途鹿影不断,一个个被青苔包裹的小石塔,让我想象到了夜间灯火通亮到山顶的景色,可惜那只有每月的特定时间才会点燃。
没有太多行人,只有我脚踩石板的步声,我寻到的不是日本的风貌,而是我自己的童年回忆,有谁知道,在那个繁华大都市的一角也有过类似的小巷,水井,青苔,石板,所以无一不让我觉得熟悉,那到处是凉席的地板,让我想到童年夏日在地板上翻着跟头,趴着读书,直到睡去。
那暗淡的灯光犹如守护的窗口,只是我的故家已经消失在繁华之中,所以我只有跑到着异乡来怀旧,喝一口神社的清水,然后合掌摇铃,我的心愿可以让那已经远去的景色和人儿听见否?
铃声惊起的是几只渡鸦,它绕梁而飞,然后飞到了樱花形成的彤云之上,那里才是它们故乡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