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哲学感兴趣的我,最近终于开始学习研究道德经,只能算是浅读,因为道之无穷与高深,岂是我可以说得清楚,因为家有俩娃需要教育和呵护,始终对道德经中的行“不言之教,无为而治”而思考,思考到底我该做点什么才层向这个层级迈进一点呢?
这1个多月因为疫情,孩子一直居家学习,这期间难免发生一些因为家长的管教而出现的冲突,冲突即使是不可避免的,那是否还有更好的方式能让孩子爱上学习,爱上努力呢?
我认为首先是言传,家长怎么对孩子讲话,决定了孩子会朝哪个方向去努力。不想学习,追求休息和舒适这是人的本能选择,因为心理学上面的本我就是这个属性,可是我们不是只有本我,作为父母的我们,是要帮助孩子建立自我,同时家长每日与孩子的沟通,去帮助孩子建立超我的声音,建立努力的雏形,当努力成为一种习惯,我想离不言之教应该就不远了。在言传方面,我们作为父母要注意使用爱的语言沟通,这样才可以收获正向的回馈,多拥抱孩子,用充满爱意的动作给与力量,这些在日常我们不难做到,在冲突发生,情绪生气的瞬间,作为父母的我们很容易情绪失控,口不择言,这个时候对孩子来说是有伤害的,这是父母的修炼,是孩子的幸福源泉。幸福人的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每一个爱孩子的父母,都希望给孩子一个快乐难忘的童年,先从学会爱的语言开始吧。
其次,我想说的是身教,我认为身教大于言传,有感于此,是因为一个场面。我家孩子爸爸每天在家运动剑圣,深蹲双手举哑铃练习,我们5岁的二宝强烈要求给她买两个小哑铃,每天跟爸爸屁后照样子学习举哑铃,模仿是学习的开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严以律己,宽以待孩,才能实现不言而教。自从我每天早晨晨练一小时的瑜伽,我家大宝再没有抵触过练琴,每天只要稍加提醒,就主动练习,因为她看到了坚持的样子。我每天坚持读书,她比我读得还要多,还要求与她分享,所有这些,更加坚定了我要努力的决心,给了我努力的动力,每天陪大宝晨读英语,最开始她读不好,发脾气,不愿意,想放弃,不要紧,这是学习上或者说遇到困难的正常情绪反应,坚持,坚持,每天15分钟,10天不行,20天,30天.....时间会给你想要的结果,坚持是唯一动力,也是唯一的理由。这个方法父母和孩子一起挑战,找一个你一直想做的事情,坚持每天20分钟,时间不长,坚持一定会有收获,又是很好的身教。
最后,说一个自己以上反思和觉察起源于哪里?我的工作本身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因为国际的很多标准一直有更新,又不断地有新的标准出来,虽不至于研究多么高深,却至少得了解些皮毛,需要沟通时使用。这两年有个新的标准,公司经常会组织一些线上的培训给我们学习,我学得很认真,笔记做的也很仔细,苦于我这个地区对这个标准反应慢,一直没有实战的机会。就在今年年初,终于有客户需要了,我需要去现场做展示,所以我提前开始又做准备学习,有一个知识点没太弄懂,就给我认为比我“强一点”的领导通过电话请教,结果刚问出问题,收到的回馈如下“你培训的时候都听什么了啊?不好好记笔记,用的时候就知道问”.....后面的话我根本没兴趣听了,开口就打击了我学习的热情,浇灭了想向他请教的心情,当然作为成人,我不会因为他的几句话就如何,不过由此我反转到自己,如果是我们这么和孩子讲话呢?我对孩子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呢?如果我这样去对孩子讲话,她还会愿意努力吗?从此,我更加注意自己的每一次沟通中的语言,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间是否都充满爱意,责备是损伤所有感情的基础,爱的语言中会充满信任和宽容,给人以力量,说来容易,做来并不容易,需要我们每日觉察,每天反思,因为教育就体现在每一日的这种微小的行动中,不要小看这样微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复一日中形成的模式就想要改变需要的气力就不会太小。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在学问上,每天学习一点,增加一点。在自我成长上,每天改掉一点坏习惯,时间的复利会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