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好方法不能持久?(论一个简单方法的系统性)

前些天看了一本书叫《零秒思考》,介绍了一个让思考语言化、可视化、技能化的终极武器,实质是介绍了一个用A4纸持续做简单笔记的方法。


零秒思考方法非常简单。

日本有很多介绍非常简单的理论的书,包括收纳、信息整理、写作方法等,这些书写得也很“简单”,近乎白描。

我定义了两个概念,一个叫“方法”,一个叫“系统方法”。

后者和前者的区别是,后者不但考虑了背景、步骤、意义,还考虑了这个方法中会遇到的所有问题,并给出了所有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这是重要的,因为一个方法,是提出者经过思考和验证的,但使用者则只会拿起来就用,如果遇到问题,哪怕是小问题,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使用,甚至在很大程度程度上影响使用,直至放弃。

这不是提出者所期望的。

一个方法,说明步骤即可。

一个系统方法,则要说明前因后果,即背景、步骤、意义,以及所有用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的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零秒思考,完全可以用1000-字说清楚,但作者写了12万+字。

因为它介绍的不是方法,而是系统方法。

其意义在于,执行方法的持久率,远远小于执行系统方法的持久率。因为系统方法用系统的方式为执行者保驾护航。

譬如零秒思考,作者要求一定用A4纸,并一定写4-6行,每天10张。那么一天就用10张A4纸,并上面这些一百多个字,很多人会觉得浪费。这一点作者想到了,作者专门给出了建议,譬如:

用用过的打印纸

用函授学校用的便宜的A4纸

读书后把重要的打印下来,同时在背面写笔记

推行一个方法,我们会诧异这么好的方法为什么大家接纳度不高。

往往,我们没有把前因后果说清楚,没有把方方面面说完整。如果把一个方法比作店铺,前者影响到进店率,后者影响到进店时长。

所以任何一个简单的方法,只要往完备里说,就不是几句话的事情。

当你费口舌地陈述一个简单方法时,会听到评价太“水”的声音。坦然去啰嗦,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了一个方法的完备性的,体现在他即使进了店,也很快出来了,他并没有体会到这个店的精髓。

2022-01-19-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