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胖儿改版了,视频改音频,周末改天播,一周听一次长忽悠的机会没了,期待短音频短小精悍,每天都能RIA到小方法论,丰富自己的工具包。这第一段罗胖儿讲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正好是自己最近在一直关注的内容,赶紧“缝合”一下,别听完就忘了。
R:这部分可以直接在得到看到文字稿了,就不复制粘贴了。
I:转述还是很有必要的,用自己的话再把听到的内容复述一遍,也加深下记忆。罗胖儿讲了5个关键词,就是5条建议,分别如下:
1. 人格。简单归纳他的观点就是:跟牛人学比跟书学效率高的多。牛人看的书,推荐的文章,对热点的看法和角度,都可以拿来就用,省去了自己从海量知识里筛选知识的成本,高效省力的好办法。
2. 概念。说实话自己没听懂,记得之前他讲过李笑来上学的时候学习很好是因为妈妈告诉他要掌握概念,但是究竟是什么门道自己没明白,为啥懂了概念就是懂了全部呢,暂时的理解就是概念可以把海量的知识浓缩提炼,这样容易记忆和形成体系。
3. 缝合。所谓 缝合就是用自己的一次表达,或是口头转述或是简短的读书笔记,把学到的新知识和自己现有的旧知识链接在一起,形成越来越大的知识网,这张网就是自己的知识网。
4. 碎片。就是利用海量的碎片时间来学习海量的碎片知识,并且让新知识和旧知识有缝合。碎片知识是一种学习途径也是一种学习成果,所以用碎片知识学习新知识这事本身没毛病。
5. 目标。罗胖儿偷懒没有举例子,个人感觉论述的有点草率,其实是个很好的观点,就是有一种立场观点意见的人和一种目标方法行动的人,第二种人更有成果,更容易成功。
A1:联系自己的经历
1. 人格:跟罗胖儿学本身就是跟牛人学,他的知识都是跟牛人学过的,跟他学是一种很好的思路,以后经常要拆他的新的短音频,没书拆的时候就拆他的音频。
2. 概念:无感。
3. 缝合:拆书帮的方法论本身就是一种缝合,尤其是联系自己的经历这一步,并且拆书帮的论述要比罗胖的这几个关键字成体系的多,可用性也更高,罗胖儿的表述更像是概念。
4. 碎片:读一本书能得到一个碎片(即为一个工具或方法)就很不错了,读书多种情况 下就是花了很长时间,甚至连一个小片段也留不下印象,那还不如花10分钟读一篇牛人的文章,再做拆解,化为自己用来的经济。
5. 目标。我非常认可这个论断,目标方法行动,举个例子说,比如我自己想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就去找牛人的书拆开读,找出藏在书里或是音频里的小工具,形成动作最后获得成果。这里想提高沟通能力就是目标,拆出来的小工具就是方法,形成动作就是行动。比自己成天做白日梦想象自己某天成为演讲高手的只有立场观点意见,没有例子论述成果的人来说,要好上千百倍。
A2:利用以上的工具形成自己的动作,保证一个动作涵盖了所有关键词
其实已经说出来了:拆书《拆除的沟通力1和2》,找出书中的小工具,每天运用至少一个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不断刻意练习,通过长期积累达成一个沟通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