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一月之入职第一天

第1篇 @London

我入职的第一天不太寻常。虽然工作地点在纽约,但似乎是上帝眷顾,希望我在入职前能弥补一下没有欧洲生活体验的遗憾,于是,我的第一天便从伦敦的培训开始。

这还不是正式的培训,而是一个类似于培训热身的两天课程,是否需要参加这个课程由一个网上小测试决定。很显然,我的测试结果并不理想。在得知另外一个不是金融背景的女孩并不需要参加课程之后我很是失落,险些又掉入了自我怀疑的陷阱,还好这些年不断向上攀升的求学经历让我及时调整了心态,身边总有更优秀的人,更何况是华尔街,从对方身上学习,并努力从课程中得到训练才有意义。

培训地点距离公寓还算较近,虽有地铁和公交都可抵达,但我还是选择了步行,也算是体验了一下在伦敦作为步行上班族的感觉。沿途经过了大大小小的街道与形形色色的建筑,觉得十分眼熟,才发现这就是London Wall(街道名),是当时从机场驶来快要抵达公寓时的那条路,只是步行时,似乎才真的融入了这样的街景。

走了约20min后,跟着地图绕过了环形的伦敦博物馆标识墙,到达了培训地点。

上楼之后发现很多人都已经到了,我在门口签了到,右转的大厅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早餐,左手边就是餐厅。看到丰盛的早餐我有些吃惊,因为邮件里说仅仅是简餐,在美国,简餐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些水果、少量面包、饼干与咖啡,然而这里有各式燕麦和希腊酸奶,不同种类的面包、沙拉和水果,茶、咖啡和果汁也一应俱全。

然而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我发现这个假期自己在舒适圈里停留得太久。最初在美国的求职社交场合所体会的尴尬与窘迫重回心脏,看着周围三三两两成群结队的人们,听着不熟悉的英式口音,我明白自己需要快速地重新适应这样的场合。我低头匆匆盛了点燕麦,淋上酸奶,转身进入了餐厅,迅速观察了一圈,选择了三个女孩子坐着的桌子,上前加入了对话。

这三个女孩都是伦敦office的,虽然更加想快点融入纽约office的同事们,但也为这样全球化的培训环境感到欣喜,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国家与文化,此后就要努力合作共事,这让我兴奋也紧张。

早餐过后培训便开始了,公司为我们每人配置了一台电脑和一个金融计算器,并打印了课件与案例。培训我们的是两个约五六十岁的前辈,一位叫Richard,一位叫Clive,工作经验相当丰富。虽然培训知识点比较基础浅显,但他们在讲解的过程中加入了大量实际案例,并提出了许多值得思索的问题,让培训的深度与广度都增加不少。

早晨的课间coffee break提供了面包、咖啡和奶昔,下午课间的“tea break”则有甜点、茶与咖啡,中午还有一顿丰盛的午餐。午餐时我与一名面容清秀的日本女孩Kyoka坐在一起,她在东京office做sales,十分平易近人,能看得出她久居日本,对于这样的社交场合比我更加不知道如何融入。但似乎她也并没有想要融入的意愿,她告诉我东京的office很小,只有三层楼,她的floor只有一个外国人,并且那个外国人也讲日语。

到了下午,低温的空调让我有些走神,窗外不时开过伦敦特有的红色双层巴士,我发现自己对于案例分析的反应总是有些慢,有些甚至不知如何入手。想起爸爸一直提醒我要自己根据新闻做一些分析,又开始后悔没有早点付诸实践。回想面试时的思如泉涌,也算是非常幸运了。而往后该怎样做,我想就是珍惜这份幸运,不辜负每一个机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断舍离 作者:山下英子著 01 选择,和当下的自己相称的物品。 对自己无用的东西就不买,只买必需的物品。 02物质...
    陈丽徜徉自由灵魂的天空阅读 614评论 0 0
  • 2017.08.04星期五,晴 农历闰六月十三 昨晚跟宝宝折腾了一晚上,因为宝宝发热,原本开得空调,后半夜又是闪电...
    小幸福vs茹萍阅读 227评论 0 1
  • 人世间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而每一次分开可能今生再也不相见。 包子姐是我遇到为数不多的好女孩,成熟稳重大方俏皮活...
    叫我王十块阅读 397评论 0 1
  • 生活是一种乏味而又刺激的过程。是用一种焦虑代替另一种焦虑,用一种欲望代替另一种欲望的过程。 生,容易。活,也容易。...
    楼满风_c524阅读 796评论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