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要说服别人,就写议论文;要打动别人,就写散文吧

高考作文最后一天,写完了所有的作文题目。给自己本周写的内容做一次复盘,终于解放了……



第一篇:《如果未来已有定数,我们能做的还剩下什么?


文章思路:盘点三种不同的“预测”方式

文章逻辑:

1)第一种是哄人的“预测”,比如算命;

2)第二种是玄学,信则灵、不信则不灵,比如“周易”;

3)第三种是科学,比如《未来简史》;

4)我的结论:预测,是抓住事物的发展规律;预测的目的,是“顺势而为”。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提前开始准备书单。因为每天下班后要写高考作文,时间很紧,只能在得到APP上听书,然后在豆瓣和知乎上刷几篇深度文章作为补充。

一个星期下来,我就刷完了KK的《失控》和最近大热的《未来简史》。

作为一篇作文,1000多字不能承载太多内容;因此,对于《未来简史》这样的大部头,我只能选取一两个最有代表性的观点,然后分析作者的观点和逻辑,最后得出我自己的结论。


虽然我的结论不一定准确,但不得出结论的文章,就是在“和稀泥”。



第二篇:《过时的不是智慧,而是看事物的角度


文章思路:长辈的经验没有过时,只是价值观有冲突

文章逻辑:

1)长辈的智慧——对读书的看法;

2)长辈的代沟——价值观不同;

3)长辈的经验——书中读不到智慧;

4)结论:长辈的智慧没有过时,而是环境的改变,让一部分经验失去了用途;还有一些看似时髦的理论,其实只是“新瓶装旧酒”。


这篇文章写得有点儿累。因为要挖掘的东西太多了。

“长辈”这个话题,一味地捧、一味地贬,都是片面的;为了写得客观,必须想清楚很多问题。

写作就是梳理自己观点的最好方式,这篇2000字的文章,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把脑子里那些零散的观点都整合到一起了。



第三篇:《“读书”只是学习的敲门砖


文章思路:从“练车”的角度聊“阅读”

文章逻辑:

1)练车跟阅读,本质上是一样的;

2)首先,都是要从初级到高级;

3)其次,获取一点知识、就得经过大量的刻意练习;

4)然后,要获得即时的反馈,修正自己的做法;

5)接着,你要观看别人的姿势,树立榜样;

6)最后,你的目标要足够清晰、可实现。

7)结论:书不在多,读完一本,走通学习流程,一通百通。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车”,但我对车基本上不了解,所以还是回归我自己的“舒适区”,写阅读相关的吧!

写文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写自己不熟悉的东西。

就像《科幻世界》杂志的前主编——阿来,尽管他的科幻小说写的很好,但让他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却是写的西藏生活,跟科幻没有半毛钱关系。

因为阿来是西藏人。

韩寒也说,他常常写赛车,因为他熟悉赛车;而贾平凹、余秋雨就不会写赛车。


而当我们要写某个领域的文章、却又不熟悉怎么办?

当然是:先去熟悉它。


第四篇:《读书的三重境界,他用这三句话来概括


文章思路:用王国维的三句话,来概括“三本书”

文章逻辑:

1)有字之书——对应王国维的“人生第一境”;

2)无字之书——对应“人生第二境”;

3)心灵之书——对应“人生第三境”;

4)结论:不要把参照标准放在别人身上,你在第几境,你就努力往上提升,哪怕每次提升一点点也是进步。


这篇文章主题很大,我就取巧了,用王国维的三句话作为本文的框架。

“框架”也是写文章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我们常常会有很多想法冒出来,但这些零散的想法,就像一堆瓦砾一样,支撑不起一座完整的建筑体系;如果要将它们整合,必须找到一个有效的写作框架(也就是“结构”)。


如何提升自己的“框架思维”?

其实这不是什么新东西,就是我们常说的:结构化思考。



第五篇:《20个不读书的理由


文章思路:说说读书的好处

文章逻辑:

1)读书可以给自己的气质加分;

2)书是最便宜的知识载体;

3)读书,可以让你看问题更透彻;

4)但是,阅读是有门槛的;

5)给你20个“不读书的理由”,你中枪了吗?

6)结论:不读书的理由,都不是理由,还是读书去吧……


这篇文章几乎是写着玩的。因为结构很散,论证也不够深入。也许是这几天写“阅读”相关的文章写多了吧!再加上写了20天高考作文,已经进入疲劳期了。

以后你们要坚持写作21天,或者100天,一定要注意预防“疲劳期”。



第六篇:《我们之间的纽带,连微信都不算


这篇没什么思路和逻辑可言。

之前,我感觉自己进入了“疲劳期”,第二天,这种感觉加剧了。看着作文要求,构思了很久都没搭建起写作框架来。


没搭建写作框架,就不能写了吗?

可以写,但缺少了框架,我们就不知道这篇文章要写成什么样子、哪些是最重要的、哪些是铺垫要先写、哪些是结论要后写……

没了框架,就无法谋篇布局,所以这篇文章看上去非常散乱。


嗯,咱们就当散文来读吧!

毕竟,文章的逻辑性太强,就会显得过于理性、没有温度;而散文就是,想到哪、写到哪,仿佛跟朋友喝下午茶聊天似的。所以文章的每一句都是真情实感。


要说服别人,尽量用议论文,用逻辑和论据去证明你是对的;

要打动别人,就用散文吧,别管什么逻辑了,重要的是——用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