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脑、心、情——用“脑”去思考教育,用“心”去品味学生,用“情”去感化孩子。
>> 用“脑”,即用思想、用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是区别合格教师与“教书匠”的一个重要标准。
>> 为了我热爱着的这份事业,我不甘落伍,因此从不敢懈怠:读书——汲取高营养,学习教育专家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让自己的根基尽量扎实深厚些;看报——每日必修课,关注社会新闻,了解教育动态,让自己的思维跟上社会发展的节拍;剪报——为我所用,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现在手头有《学习与借鉴》、《现实与悲哀》、《他山之石》、《网瘾危害启示录》、《性健康教育初探》等自拟专题的专集,都是在读报时随剪随贴,作为资料保存下来的,对于完善自我、提高工作质量大有裨益;汲取——这是除书本资料以外的另一种学习方式,即向现实中的专家直接取经,汲取他们的智慧营养充实我自己。
>> 作为老师,心中有学生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不仅仅把学生单纯地看作一个受教育者、被管理者,而是一群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有欲望,我们成年人有的他们都有,与我们平等的人
>> 老师要想真正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就必须做到用心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用心去观察孩子们的举止言行,用心去理解孩子们的喜怒哀乐。
用心去倾听——这是当老师难于做到又必须做到的。我
>> 给学生台阶下,其实也是老师给自己台阶下,让学生难堪绝不是老师的胜利。用心去揣摩和理解学生,给学生留有认识自我和改造自我的时间、空间和机会,这是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砝码。
>> 用“脑”去思考教育,拓展自己的教育深度、教育内涵、教育水平,达到让学生佩服的境界。
用“心”去理解学生,你给予他们平等与真诚,才会赢得他们不设防的信服;不带有伤害的教育手段,必定会让孩子折服。
用“情”去温暖和滋润还不够茁壮的小苗,他们并不是铁石心肠,心被焐热了,也会用真情来回应。
让学生信服、佩服、折服、心服、口服,何愁学生不服!
第一章 教师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
>>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所说的:“一个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因为,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的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 我推崇卢梭的一句名言:“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第二章 平等、真诚与理解的方式让学生信服
>> 师生间的理解需要一个“时间差”,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应该是“现在进行时”,老师在教育、管理学生时多一分对学生的理解,就可能多一个实施教育的契机,也就增加了一份实现教育目的的希望;而学生对老师的理解却是“将来时”,因为学生处于弱者地位,他们的不成熟、不理智,他们的戒备心态、逆反心理往往使孩子们不会换位思考,也不愿去违背自己自以为正确的意志,所以就做出了不理解老师的种种行为表现,让老师们心里很不平衡。
>> 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弱点中时隐时现的闪光点,让孩子们感觉到“在我的不行中也有能行的时候”,这样的表扬对孩子们来说是最珍贵的。
>> 评价一个成人也好,评价一个孩子也罢,或者就是评判一件事物,都有好与差、优与劣、先进与落后之分,关键在于如何辩证地去认识和对待这些相对的差与劣,把坏事变成好事,这尤其考验一个为人师者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
>> 面对处于青春期阶段的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成年人(主要指父母和老师)既不用大惊失色,也不可掉以轻心,要善于站在他(她)们那个年龄特征上去思考问题,理解多于质疑,宽容多于指责,探讨多于压制,也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无论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未成年人,是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而正因为他们是孩子,对于出现在他们身上的一些还处在萌芽状态的问题需要“小题大做”;也正因为他们是孩子,对有些问题却又需要“大题小做”。需要小题大做的,做好了,孩子可能受益终生;需要大题小做的,做好了,老师家长省心省力,矛盾迎刃而解。
>> 如果每一位年轻的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能够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做出表率,何愁孩子不学习和模仿,优秀的品质不正来源于此吗?
>> 做人方面、道德领域无小事。点点滴滴、蛛丝马迹,只要涉及到孩子的人格培养和品质形成,都有必要小题大做。
>> 人的一生都有犯错误的经历,未成年人更是在不断地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中逐渐长大。而在他们这个年龄段内,其实有许多应该是允许的甚至是正常的错误
>> 在未成年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一无关道德品质,二未超出这个年龄允许的范围,就无需小题大做,反而应该大题小做,化解矛盾而不激化矛盾,也许会产生更佳的效果。
>> 多年来,我的体会是,真正心中有学生,给学生一个客观公正、带有激励性的评语并不难,关键在于老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给学生写评语看作一次与学生的交流,不是居高临下的批评,也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套话,而是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全面细致、客观公正地给予评价,多一点人情味,少一点空洞的说教;既肯定优点和成绩,又委婉地指出缺点或不足,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喜欢和重视我的”,让家长觉得“老师真了解我的孩子”;让学生看到老师的评语后不是无动于衷,而是有所触动,甚至还想多看几遍,让家长看到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后,增加了教育孩子的信心。这样的评语能够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能够真正起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老师虽然辛苦,可做的却是“有用功”。
>> 我自己的窍门:我从不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而是利用学生上自习,或者是学生在做某一科练习时,站在讲台上,俯视、端详着每一个学生,直观地感受着“他”或者“她”的特点,每一个特定学生的行为表现、优点缺点瞬间历历在目,一份份评语和期望随之从笔下流淌,而且绝对真实,绝对生动。
>> 看老师给学生的评语或鉴定,能够从中看出老师的词汇量、文笔,能够看出老师的情感、亲和力,能够看出老师对学生甚至对这份工作所持的态度;但是归结起来,我认为最重要、最关键的还是能够看出老师是不是用“心”去看待、品味每一个学生,用“心”去完成对学生的客观评价。
>> 在我从教二十多年的经历中,见过不少一般意义上的“好学生”,主要是学习成绩好。像你这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且有较强的工作和组织能力,实为难能可贵。高中学习就剩下宝贵而紧张的一年了,希望你戒骄戒躁,脚踏实地,保持三好学生的荣誉,坚守优秀班集体班长的职责,一年后以自己的实力跨进名牌大学的校门。
第三章 高明的教育方法让学生折服
>> 内疚感是一个人进步的最好动力,但如何把一个人的内疚感、知耻心挖掘和调动出来,则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去把握。
>> 作为老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而且要让自己的心走进学生的心,揣摩学生的心跳,摸准学生的脉搏,着眼于学生的成长,才可能做到有的放矢,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附:给该学生的高二鉴定
个性强,有主见,有毅力,发现自己学习上的漏洞后能够积极去补救,而且收到明显的效果。
>> 内疚感是孩子们成长的最好动力,知错—内疚—改正—进步—成长,人生之路不就是这样走出来的吗?
>> 然后就从“主人”二字说起,着重谈了主人翁责任感,表达了我与同学们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愿望,大家达成一个共识:高一(4)班集体是我们共有的,集体好大家受益,集体差大家受损;凡是集体的事情,每一个成员都责无旁贷。
>> 送走了又一届高三毕业班后,我承担了初一(4)班的班主任工作。从高三到初一,两个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区别使我必须重新调整带班思路。面对一批稚气未脱,对新学校、新环境充满好奇的孩子们来说,深层次的道理与说教显然是不适合的,必须站在孩子们的立场,用孩子的思维方式去激发他们的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从一开始就爱上这个集体。
>> 作为老师,在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不可摒弃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作为班主任,我们的主攻方向就应该定位于“德育”,落实于“教会孩子们做人”;作为带起始班级的班主任,更应该从“德育”入手,抓住孩子们的思想,摸准孩子们的心理脉搏,因势利导,引领着孩子们在“做人”与“成才”的道路上顺利前行。
>> 难道班主任在这样一次活动中,仅仅是一名组织者?既然我们投入了那么多的时间和那么大的精力,为什么不能自己也参与其中,像学生们一样融入到主题中去,让学生感到老师也是班集体中的一员,而不是居高临下、指手画脚的长者,而且还能起到烘托气氛、增强教育效果的作用。
>> 面对压力和挫折
——一个过来人如是说
人生有幸福与欢乐
但也有痛苦和坎坷
应该如何面对
这是人生经历中的重要一课
回首往事
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
我有过抱怨和退缩
面对工作上的压力
我也曾想得过且过
面对他人不公正的指责
我也曾以泪洗面厌倦了生活
面对挥之不去的烦恼
我曾迁怒于命运的不济,上苍的刻薄
可是当跳出个人的小圈子
环顾大千世界
才发现自己的苦恼是那么微不足道
自己的心灵是那么脆弱
当代牧马人曲啸,经历百般磨难死里逃生
却依旧那么热爱生活
张海迪忍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
送给人们的却是微笑、诗歌
>> 同学们哄堂大笑,我借机引到了今天的课题上。
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对。波尔山羊是目前世界上最优质的羊,13万8买的可不是一只羊,而是让它和母羊交配后,繁殖出更多的优质羊。你们注意到一个细节了吗?没有得到波尔羊的人们留下羊主人的联系方式,就是要在以后再去买他的小羊,也就是这只波尔种羊繁殖的后代。
>> 生:(抢着回答)“男孩女孩?”
师:“没错,正常情况下,一般都会首先提出这个问题。其实这又是一个关于性的最基本内容——性别,而性别可是与生俱来的,也就是说,人一出生就带着‘性’来的,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
>> 性并不神秘,但是却应该把它看得很神圣,因为我们是人,不是低等动物,人的性行为是受大脑支配的。
>> 3. 不足之处
(1)感觉到初二年级再开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课有些晚,孩子们已经通过很多不正当渠道获得了大量的性知识,而且夹杂着很多不正确的认识,这样就在授课过程中增加了一个纠偏的任务,而且有一定难度。
>> 每周上课前学生们总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早早把女同学“轰”出去,提前把我的椅子摆好,争先恐后地离我坐得近些,然后坦诚地提出问题,展开讨论甚至是争论,并基本能够达成共识。
第四章 爱的温暖与滋润让学生心服
>> 给他讲爸爸妈妈感情上出了问题是他们的事,能够排除干扰、在逆境中把握住自己才是真正的男子汉;给他讲我的儿子在与他相同的遭遇中如何自强不息考上重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