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要随意给予,多予则生怨

自小在陕北农村长大,身上总带来一股陕北人的特性,热情淳朴且乐意给予,每次有亲戚客人上门到访,除了热情接待以外,告别时总会给亲戚客人打包一些东西,无论亲戚客人是否真的需要与喜欢,总是尽己所能的给予。后来渐渐长大了,渐渐发现这种给予有时候对别人来说是一种负担,更是一种麻烦,有时候还会让人心底生厌。

给予其实是一门学问,只是大部分人不懂而已,给予一定给别人想要的,这样才能让别人感恩戴德,这样才能实现价值交换。如果你给予的,不是别人想要的,那么你给予的再多都是毫无价值的,根本不可能达到价值交换的目的。

西晋晋武帝末期,晋武帝开始宠信与重用外戚,晋武帝让这些外戚占据在各个重要岗位上,尤其是晋武帝的岳父杨骏,他更是掌握了朝政大权,晋武帝对他的宠信是无人能比。

杨骏这个人奸诈无比,他一上台便开始结党营私,打击那些不愿意屈从于自己的人。后来为了自己的权位永固,肆无忌惮的安插自己的亲信与党羽,让他们占据重要岗位。

杨骏的无耻行为引发了众人的不满,那些不愿意与他同流合污的大臣们联合起来向晋武帝检举他。晋武帝看到奏章后大怒,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斥责与警告,但是晋武帝并未对其严惩,只是诏令汝南王司马亮与杨骏共同处理政务。

此时晋武帝已经病入膏肓了,他即使有心处理杨骏,已经是力不从心了,他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后来晋武帝诏命还没有发出,晋武帝就挂掉了!

晋惠帝继位以后,杨骏独掌辅政大权,但他深知自己这样的人难以让众人信服,难以真正的立住脚后跟。于是杨骏就想着笼络一下人心,让众人感激自己,好让自己可以把权利牢牢地握在手中。

为了拉拢人心,杨骏进行了大肆封赏,有功的与无功的都受到了封赏,但是结果并非如他预想的那样。有功的受封者对他并不感激,因为那是他应得的,无功的受封者对他也不感恩戴德,因为他们感觉自己名声遭到了玷污,没有受封的人更是怒气冲天,凭什么不给自己封赏。

后来那些对杨骏不满的人联合起来对他发难,诬告杨骏要夺权篡位,之后贾皇后便联合楚王司马玮与汝南王司马亮一起发动了政变,把杨骏杀死在马棚里,并且夷灭了杨家三族,杨骏的党羽也被屠杀殆尽。

假设杨骏不做大肆封赏之事,或许他能够专权更久一些,至少不会如此结局。所谓物以稀为贵,封赏也是如此,大量的封赏必然会削弱封赏的价值。有功者看到无功者也得到封赏了,心里就会产生怨气,凭什么他也与我一样,无功者得到封赏了,其他人会想凭什么他有我没有。大量的封赏必然会引起众怨,杨骏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真是可悲!

做人请不要随意给予,轻易给予便失去了给予的价值,给不了别人想要的,那就不要给。给予既然不能够实现价值交换,那就要尽量避免自己遭受损失。当然文章纯属个人之言,仅供参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