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要解亲闻记之三·序文

(四)正序分二(初)序法门又二(初)总序多门

《解》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

原夫,发语之辞。诸者,不一之谓。斯经释迦所说,而同于诸佛所说。所谓佛佛道同故也。

又佛具三身:所谓法、报、应化。

化身是同居土之诸佛。应身是方便土之诸佛。报身是实报土之诸佛。法身是寂光土之诸佛。一身各具四土,一土各具四身。身土圆融,不可思议。又云,十方诸如来,同共一法身。则举一佛,即举十方诸佛。一即一切,故言诸也。

悯念者,诸佛之三缘慈悲,怜悯垂念也。诸佛具此三缘,所以见四生如赤子,观三界以同情。哀怜悲悯,念念不忘。如世之慈母,忆念其子也。诸佛常念众生,居生死苦,故以三缘而悯念之。

三缘:

以生缘慈悲,悯念六凡众生,令离分段生死。

以法缘慈悲,悯念二乘众生,令离方便变易生死。

以无缘慈悲,悯念菩萨,令离实报变易生死。

良以六凡众生,不达万有本空,不知世相如幻,念念著有,迷于真谛,故感分段生死之苦。二乘众生,不了众生是自心之众生,一味沉空滞寂,不肯化度,念念著空,迷于俗谛,故招方便变易生死。菩萨众生,执著二边,迷于圆中妙理,故感实报变易生死。故须诸佛悯念而度脱之也。随机者,随顺众生之机宜也。诸佛应世,原欲令众生返本有之家乡,证自性之弥陀。只以众生机有差别,致使如来施设不同。因六凡众生执有病故,如来以真空药而治之。二乘执空病故,如来以妙有药而治之。权乘菩萨执但中病故,如来以圆中药而治之。病有千差,药有万种,然皆解粘脱缚之工具。其实所谓相即性中之相,性即相中之性。性相一如,空有不二。其有差别不同者,欲令众生得四悉之益而施设也。众生心病有八万四千,故如来心药之法门,亦有八万四千。然法门虽多,到家则一。如念佛成佛,持咒亦可成佛,修观亦可成佛。楞严二十五圆通,门门皆可成佛。所谓殊途同归。如言四门之能入不同,其入清凉池则一。故曰归元无二路,而方便有多门也。

(二)别显净宗分二(初)净土横超胜

《解》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

方者法也。便者宜也。乃诸佛随顺众生机宜,而施设之方法也。诸佛所设法门虽多,于其中间,求其不曲而直,不迟而捷,不偏而圆,不渐而顿者,则莫如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也。念佛一法,喻如阿伽陀药,施于众生,无病不治。乃方便中之方便。直径中之直径。顿中顿。圆中圆。横超三界,带业往生。不落阶级,不落次第。十方诸佛,舍此法不足以圆成佛道。历代祖师,舍此法不足以教化众生。时至今日,若不念佛以求生西,将何以对阎君之问。古曰、莲池在前,镬汤在后。若不生西,必堕地狱。盖吾人终日所为,不外善恶二道。作恶者,固堕地狱。即修善者,虽受人天乐报,而乐不久长,报尽亦必随堕地狱。惟有念佛生西,一生永生,一证永证,再不退堕。亦直捷,亦圆顿。愿诸仁者勉之。

(二)又显名胜二(初)正显

《解》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莫若信愿专持名号。

前谓诸佛怜悯,垂念众生,施设教化。只以机宜不同,致使如来所说亦异。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则有多门。于多门中,求其至直捷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而念佛复有多种之不同。

(一)实相念佛。观能念之心,当下了不可得,所念之佛,亦了不可得,空观也。正了不可得时、而能所宛然,历历明明,假观也。正历历明明,而当处了不可得。正了不可得时,而能所历历明明,中观也。又实相无相,即空观。实相无不相,即假观。不相无相,无相不相,即中观。非空假中,而即空假中,唯一实相。

(二)观像念佛。如观佛形像,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顶上肉髻相,眉间白毫相,乃至足下千辐轮相等是。

(三)观想念佛。如十六观经中之观日轮悬鼓等,作诸悬想者是。

(四)持名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念无间,字字分明。如是执持名号,名持名念佛。如是观像、观想、实相、持名等。一切念佛法门中,求其至简便,至容易最稳健,最妥当者,则莫若持名念佛之一法,为方便中之方便,径路中之径路也。若其他念佛法门,须有一定之净室,还须种种手续,法则仪轨,方可入观。非若持名念佛之方便,一切处,一切时,乃至行住坐卧,出入往返,迎宾送客,皆可念佛。又观想观像,境界甚细,须观境分明。而吾人心甚粗浊。心粗境细,不易入手。非若持名念佛之方便易行。实相念佛,须明理。若见理不真,易入歧途。或招魔境。非若持名念佛,信愿行切,即得往生,为最稳当。因持名念佛,仗佛光照触,有四十里光明,群魔潜踪。故于一切法门中,求其最妥当者,亦莫如持名念佛。

示信愿行

然持名虽易,亦须真信切愿,老实念佛而后可。故经中先明依正庄严,楼台殿阁,罗网行树,以启信。

次明须发愿。故经云已发愿,则已生。今发愿,则今生。

既有信愿,然后专心念佛,以期往生。故经又云,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即往生。

此之谓三资粮。念佛具此,决定往生。故云一切法门中,念佛为最直捷。于一切念佛法门中,持名为最稳当。然持名一法,言其易,则愚夫愚妇,三岁孩童,俱能持念。言其难,则一句弥陀,非大彻不能全提。所谓欲彻底全彰,难乎其难,八十老翁行不得者此也。虽然如是吾人持名念佛,不问其难易与否,只须放下身心,蓦直念去,信愿恳切,水到渠成,自能成就。

(二)引证

《解》是故净土三经并行,古人独以弥陀经为日课。岂非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摄事理无遗,统宗教无外,尤不可思议也哉。

佛说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佛说阿弥陀经,为净土之三经。并行流通于世间。而古人独以小本弥陀经,列为日课。盖有见于持名一法,普被三根,兼收利钝者也。三根者,上中下也。上根乃宿世曾栽福培德,根性聪利者是。下根乃宿世业重障深,未曾栽培,根性暗钝者是。中根在不上不下者是。持名一法,摄此三根,如天普覆,似地均擎,故曰普被三根。摄事理以无遗者,显此念佛一法,收摄事理,无丝毫遗剩。

极乐有四土:

如执持名号,带业往生者,居凡圣同居净土。

精持名号,断见思惑,而往生者,居方便有余土。

精持圣号,分断无明之惑,而往生者,居实报庄严土。

精持圣号,将穷无明之源,而往生者,居常寂光净土。

然此四土,前三属事,后一属理。即一而三,三原即一。四土不出一心。故曰摄事理无遗。又六字洪名为事,一心不乱为理。即一心而为六字洪名之事,即六字而为一心之理。通为一念,故曰摄。又一句弥陀,具足事理。两重十界,即在一心圆具。所谓自心是佛,自心作佛。自心是弥陀之是字,即理具也。是心作弥陀,作谓造作,即事也。

如上所讲,可知自心本具佛界之理,故有修德之事造佛界。亦可谓是心是天堂,是心作天堂。是心是地狱,是心作地狱。具性善性恶,即理具。修善修恶,即事造。自心圆具十界,即理具。自心造作十界,即事造。全理成事,全事即理。理具事造,同居一念。故曰摄事理以无遗。

统宗教而无外者,宗是佛之心。所谓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立地成佛。不立文字,以无言入道。故曰心宗。教是佛之口。所谓教者,圣人被下之言也。

有五时八教。

五时:(一)华严时(二)阿含时(三)方等时(四)般若时(五)法华涅槃时。

八教:化仪四教,顿、渐、秘密、不定。化法四教,藏、通、别、圆。依教修观,明理而起修,故曰教门。古云,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故统宗。一句弥陀,竖彻五时,横该八教,故统教。摄宗摄教故曰统宗教而无外。离此念佛外,别无宗教之可言也。又云举其名焉,统万行而无遗。如一心持名,收摄六根,即是戒。一心不乱,即是定。历历明明,即是慧。即具三学。

以此念佛功德,回向法界群生,即是布施。故念佛一心,亦具六度。华严之一真法界,即是一句弥陀。法华之一乘实相,亦即一句弥陀。故昔之大智大慧,如马鸣、龙树、智者、蕅益,诸尊宿,咸皆念佛生西。今之观宗谛闲老人,博通宗教,弘经四十余年。而其末后一著,仍以念佛生西为归宿也。故持名念佛一法,乃不可以心思,不可以口议之微妙法门也。

(二)序注疏二(初)序古疏

《解》注疏代不乏人,世湮所存无几。云栖疏钞,广大精微。幽溪圆中钞,高深洪博。如二曜中天,有目皆睹,特以文富义繁,边涯莫测,致初机浅识,信愿难阶。

弥陀一经,普被群机。法门精要,大藏秘髓。故昔之贤哲,竞出手眼以注释之,故云代不乏人。然时远湮没,迄今所存无几。云栖莲池大师,述为疏钞,疏通此经要理。钞释疏中奥义。妙理广大,文义精微。

云栖,杭州山名。大师弘道之所。吾夏风俗,避名为敬。后之尊大师者,故以云栖名焉。师名袾宏,字佛慧。杭之仁和人俗姓沈。三十一岁出家。问法于遍融笑岩诸善知识,圆悟净宗妙理,乃大弘净土于云栖,著弥陀疏钞等书。住世八十一岁。于万历四十年,端坐念佛而逝。为莲宗八祖。

圆中钞乃幽溪传灯大师,以圆融中道妙理,钞释大佑法师之弥陀略解。圆理高深,中道广博,故曰高深洪博。幽溪亦地名。即天台幽溪高明寺,为传灯大师之道场也。师俗姓叶。少从映庵禅师出家。著圆中钞,无生论等,弘扬念佛法门。每一登座,常闻天乐鸣空。师深达持名一法,圆具三观。一句弥陀,即中道妙理。故以之钞释弥陀略解也。弥陀一经,得二钞以释之,如揭慧日于中天,有目皆睹。善根利智,曾研教理者,得此二钞,即可登堂入室。只以文丰辞富,义深理繁,初机浅识,莫测其边涯,何以登信愿之阶。不得已再述要解,删繁取要,点示要眼。此乃灵峰老人叙述要解之所以。

(二)序今解二(初)正述作疏缘起

《解》故复不揣庸愚,再述要解。

前云弥陀疏钞,广大精微。圆中钞,高深洪博。只利于宿学,难益于初机。故余弗揣庸碌愚痴,再述要解。所谓智者不无一失,愚者不无一得。乃智旭大师,自序述要解之缘起,及自谦之辞也。

(二)自陈同异俱非

《解》不敢与二翁竞异,亦不必与二翁强同也。譬如侧看成峰,横看成岭,纵皆不尽庐山真境,要不失为各各亲见庐山而已。将释经文,五重玄义。

智旭大师,乃二翁之后学,何敢自出手眼,与二翁竞异,故曰不敢竞异。以其各有见解不同,所谓仁者见之以为仁,故又云,亦不必与二翁强同也。将释经文,遵天台仪式有五重玄义。玄者,幽微难见也。义者,深有所以也。

五重者,名、体、宗、用、教也。

未释经文之初,先释经中奥义。擎示经前,俾人一览经题,便知经中大义也。初序义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01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796评论 3 38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484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30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94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1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82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2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69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78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32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33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6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8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28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5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38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