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现场作文竞赛低段阅卷批阅随想
无意中被抽去批阅区现场作文竞赛低段试卷,欣然应允,其实暗藏私心:趁机横向比较自己班级孩子的写作水平与这些选手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差距。这次比赛有两道题目,选手二选一作答。
1.台风来临的时候
2.故事续写。根据故事的开头,展开的合理想象,接着写后面发生的事情。
故事开头是这样的:这件事情发生在岛上的一个度假村。有一天,我在大厅里,看见一个工作人员正在安慰一个四岁的小孩,小孩已经哭得筋疲力尽。
这两道题第一道题侧重场面描写,考察孩子的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第二道题侧重点是合理的想象和故事叙述能力以及对主题的把握。在批阅过程中发现:有四分之三的孩子选择写台风。深圳是个台风多发城市,刚过去的台风“山竹”给深圳人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被台风肆虐过的地方到现在还没完全喘过气儿来。当写作与生活相连,有了亲身经历和体会,写作就变得轻松多了,学生能抓住台风来临时的风声、雨点、树木花草、房子、街道以及家里的生活方式来进行描写,点面结合,突出了台风的猛烈性和破坏性,呼吁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而选择写续写是因为这个开放式的开头给了孩子广大的想象空间,任凭思维随意发散。但是能写得好的同学却寥寥无几。“情动于其中,辞发乎于其外”,大部分孩子对后面故事续写只有平铺直叙式的陈述,没有打动人心的细节描写,缺少韵致和点睛之笔。也许深受网络小说,科幻电影以及童话故事的影响,这个“孩子”的父母总有一个必死无疑,不是车祸身亡就是惨遭毒手,甚至是遭到外星人的侵袭,身体发生变异,化成烟,融成水,虚幻的情节可见一斑。三年级的孩子缺少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殊不知大悲无泪,父母亡故,4岁的孩子不会“哭得筋疲力尽”,续写的故事缺乏合理性。
为什么要进行故事续写?续写故事到底难在哪里呢? 很多的文章结尾意犹未尽,令人深思,发人深省,教师让学生补白续写,或者为了激发想象,或者为了发展语言,或者为了深化主题。经典的续写有《穷人》、《七颗钻石》、《狐假虎威》、《龟兔赛跑》以及统编教材三级整个阅读单元。而要续写好故事却障碍重重。首先是故事发展时间难以适度把控。续写《穷人》时,有的孩子可以写到20年后,从渔夫青年写到老年,几个孩子都长成壮年,事无巨细,一一陈述,最后写成了没有重点的流水账。就像这次比赛的续写,有的学生为了找这个孩子的家人,可以“找”一年,整整写了两页纸,显然是不合理的。虽说时间可长可短,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太长的时间反而难以驾驭,无法从中甄别哪一个时间点对故事情节起到关联和承接的作用。在续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设定合适的时间长度,集中笔力描写某一个场面和情节,只有矛盾冲突集中爆发,才会高潮迭起,故事才有可读性。其次,情节平淡,甚至不合理是续写的最大弊端。选入教材的文章本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悬,再续写如果把握不好就变成画蛇添足、狗尾续貂,更别说超越原文。学生只有吃透了教材特点,厘清文章脉络,发掘写作线索,才能顺着主线,顺藤摸瓜写下去,和原故事保持一致。曲解原文主题也是故事不能续写好的原因。主题的意义在于心智启迪、情趣欣赏,感情共鸣。如“穷人”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赞美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反映的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情操高尚。不管怎么续写,这个主题思想是不能变的,渔夫一家的社会地位和贫穷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改变。续写时,有的学生让渔夫中了大奖或者者打捞到了巨额金币,他们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孩子们的愿望是美好的,这篇课文不是童话,发生这样的奇迹概率微乎其微,这也不是托尔斯泰写这篇文章的初衷。《狼和小羊》这则伊索寓言有着丰富的寓意: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坏蛋们总是千方百计找借口,即使借口多么荒诞。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下,讲道理讲正义是不够的,有实力才能生存。规则永远是强者制定的,历史永远是胜者抒写的,所谓弱国无外交也是这个道理。从长远来讲,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但从局部来讲,实力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原意也是揭露统治者横蛮无理,续写时不能背离这样的主题。续写前了解社会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观点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含义是续写的保证。
所有的写作都是思维的呈现,思维方式和语言表有着密切的联系,思维借助语言来表达,续写故事是锻炼思维能力的一种语言形式。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挖掘文本,精心设计续写内容,训练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发散性和深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