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回老家也回广州,但凡用回的,都是离不开的故乡......”看到朋友写在QQ空间里的这句话,我才猛然发现,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来广州十二年了。我在这里找到工作,买房,结婚,生子,从一开始的偶然尝试到现在的安居乐业,从一开始的气候饮食各方面不适应到现在离不开粥粉面,广州已经成了我的第二故乡。但是,若被人问到是哪里人,我仍然会毫不犹豫地说出我直到十八岁才第一次离开的家乡。然而,就是这个简单的问题,对儿子来说却成了让人纠结的事。
有一次,儿子的语文作业是写一篇介绍自己家乡传统文化的作文,他对着题目犯了愁,问我说:“你说,我到底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啊?”这问题,一下子让我也犯了愁。
不管他出生在哪里,填各种文件表格的时候,籍贯那一栏他都要随他老爸写上“河南省”,字面上告诉别人那里是他的家乡。可是,那家乡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存在。他虽也回去过几次,但也只是旅游观光。
于是我跟他说,你出生在广州,长大在广州,就是南方人吧,你就介绍广州的传统文化就行,比如吃早茶什么的。最后,他写了我们经常去玩的一个地方----黄埔古港。
过了一阵儿,老师又布置了一篇作文,让描写家乡的一处景物。他又犯了愁,又开始纠结哪里是自己的家乡。
我依然告诉他,你不熟悉家乡,就写你生长的这个地方,可以写写小蛮腰什么的。最后,他写了自己的学校XX附小所在的大学校园,最熟悉不过的地方。
作业是完成得不错,可是,看着他一次又一次被“家乡”这个词刺激着神经,我的神经也不断地被挑动。
其实,第一次被挑动这根神经不是因为儿子,而是在我给学生上的口语课上。英语的口语课,介绍自己的hometown简直就是个传统保留项目。五湖四海,欢聚一堂,大家互相了解一下对方的背景也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情。于是,每次新生的第一次课上,看着大家貌似热烈的讨论和分享,多少掩盖了一些自己十年如一日不改教案的愧疚感(别拍砖,我只是就这个话题安排而言)。
可是,就在这学期最开始的课上,当我们又要准备分享自己家乡的时候,一个同学坦然跟我说,他不知道哪个算是他的家乡。五岁之前,他生长在福建老家,然后就跟随父母到了深圳。如果介绍福建的话,他的记忆不多,平时也不常回去,如果介绍深圳的话,总觉得那不是传统意义上的hometown。他的发言得到了另外几个同学的附和,他们也有着类似的情况。
那时,我才猛然意识到,我的十年如一日早就不成立,社会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变化简直让每一天都不一样。我想当然地以为人人都会像我一样有毫不犹豫就能脱口而出的hometown,而完全没有去想,眼前这群95后的孩子,有着跟我多么不同的人生体验。
于是,我急中生智想了想,告诉他们说,那我们就介绍自己成长的地方,有自己故事的地方,自己的喜怒哀乐都与之有联系的地方,而不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孤零零介绍一个地理意义上的地名。
这样一解释,他们很快做出了决定,不再受困于这个词,hometown。
然而,如果不在特定的场合做特别的澄清,只单纯地提到“家乡”这个词,他们还是无可避免地会有困扰,就像儿子那样,这是他们这样的城市二代移民所独有的问题,我永远无法感同身受。
我和老公都是地道的河南人,虽然在广州生活了十几年,各种习惯早已南方化,比如喜欢吃肠粉喝皮蛋瘦肉粥,比如不管冬夏每天都要冲凉,但我们时不时都会去河南菜馆,点个烧饼夹肉、胡辣汤或者羊肉烩面,幸福着家乡的味道。可是儿子最讨厌跟我们去吃河南菜,几乎没有一样合他的胃口。他喜欢吃肠粉、叉烧、牛丸河粉,看见我们吃包子陷饼什么的一点儿都不感冒。
我和老公往家打电话或者父母来此小住的时候,在普通话和河南话之间切换自如。儿子也拼命想跟上我们的节奏,可不是走调,就是挫败于那些无论怎样也听不懂或理解不了的土掉渣的方言表达。
儿子两岁多的时候,我们带他回过一次老公的奶奶生活的小村庄,老公跟着奶奶在那里长大,有着很深的感情。虽然我们只在那里呆了短短几天,但却因为“老家”这个词,让儿子对之产生了一种割舍不掉的情感。一直到现在,说起老家这个词,他就会记起这个地方,记起三奶奶家养的小狗,记起过年时吃的一大碗一大碗的大肥肉,还有那个只见过一次面的老公堂姐家的女儿苗苗。我有时会觉得很奇怪,他那时那么小,怎么会记得那么清呢。
或许是因为那里是爸爸长大的地方,也算是跟他有关系的地方,而且那里还有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所以,每次说到家乡这个话题,看着他包含深情却又略带牵强地宣告那里就是他的家乡的时候,我从来不忍心“指正”,不管怎样,这让他从中找到了一种心理依托,身份认同和情感的安放。
可是,对他来说,这“家乡”终究也只是个情感上的象征,在他写作文的时候,却丝毫派不上用场。我虽然不想故意去割裂他和家乡之间的纽带,但却不得不适时作出调整,对我来说,这也是非常别扭的一件事。
我想起以前曾随口问一个学生是不是广州本地人,他说,算是吧,我从小在广州长大。但完了又补充一句说,我父母都是北京人。或许将来,儿子在介绍自己的时候也只能这样说,我是在广州出生长大的,但我的父母都是河南人。他只能通过我们来表明自己的根,来找到这种归属感。
昨晚,我做了个梦,又梦到了我家的旧房子。我家搬过好几次家,而我每次做梦梦见的家都是同一个,就是那个普普通通的小平房,那个我从小学住到上大学,所有重要的成长发生的地方。尽管这个家早在多年以前就被卖掉换成了更好的楼房,但在梦里,它永远都是我最熟悉的模样。
或许,下次儿子再纠结于家乡一事的时候,我可以告诉他,等你长大了,会有一个经常出现在你梦里的地方,那个地方,就是你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