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绛
2003年7月北京第1版
2012年9月北京第2版
2016年7月北京第52次印刷
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她被钱钟书评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三口之家,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一生清贫,颠沛流离,到老了才有了固定住所。
文章只有3部分,我们俩老了,我们仨走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作者用朴素、细腻、温情的文字打动人心,这是本回忆录,在女儿钱瑗和丈夫钱钟书因疾病相继去世后地思念之作。
从小女儿阿瑗就体弱多病,从知道怀孕后,钱钟书就说:“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当然“我”对于像我并不满意,我要一个像钟书的女儿。后来,女儿确实像钟书,不仅是长相,还有翻书的动作,性格。可见他们对女儿的喜欢,又有哪个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呢?
一个家都是知识工作者,女儿继承了他们的优点,爱看书,成绩优秀,后来留校任教。在生命最后时刻,还在担心自己的父母,那时候钱钟书也在住院,两个人在不同的医院,杨绛就成了中间的传话筒,两边跑,这还不够,父女俩还互相通信,鼓励对方。
钱钟书一生本想与世无争,也不屑于和人争,一家三口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但偏偏受过很多诽谤,遭人陷害,晚年才有固定居所。
他们的婚姻是幸福的,一家人在一起,有共同的爱好,各自做各自的文字工作;
但他们又是不幸的,被排挤,一生过着清贫的生活,幸亏他们精神丰富。
我很羡慕这样的家庭,从我记事起,父母就在争吵中度过,一言不合就说离婚,各说对方的不对,这对我的择偶标准有很大影响,首先要爱我,疼我,这是最重要,也几乎是唯一的要求。
他们对女儿的爱很深沉,不干涉她的任何决定,阿瑗也时刻记得报恩,在生命最后,还在担心自己的母亲,让人动容。
亲情永远是个让人温馨、感动的话题,你养我大,我陪你老,我一直希望有一天能靠自己的努力让父母安度晚年,我不求大富大贵,就希望能成为他们坚强的后盾,能够成为他们的骄傲。
目前,我没有这个能力,只希望他们能够健康平安,我希望我成功的速度能赶上他们老去的速度,这条路任重道远,我会努力,成为他们的依靠!
原创,喜欢可以点赞或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