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奥运做,是真正的第一届赚钱的奥运会。他能够赚钱最关键的原因是转变了一下子思路,成功的运用了单爆思维模式的做事版。因为在之前的各届奥运会中,奥组委是来者不拒,只要是能够给他们投钱的公司,我就帮你打广告。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他这样做的话他的客户基数大啊,客户基数大了的话,不就是增加收入了吗。但是事由愿为,因为你的门槛太低了就会让别人不会去重视你。单笔的成家量太低了,虽然拥有庞大的客户基数,但总数也不见得多,而且自己也是累死累活的。如果我们转化一下思路,运用单爆思维模式的少就是多的策略,提高赞助商的门槛,每个行业我只去选择一家,总共就30家,你们自己去竞争吧,谁都知道奥运会是提高自己品牌的最佳机会。特别是对于那些行业前几名的竞争对手,生怕自己打了广告影响了自己的销量,挣得个鱼死网破。其中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就是最好的例子。组委会一下子把所有的问题都抛给了公司去,自己落得个一身清闲,而且收入不会少。这确实是很好的一个案例。
学以致用:
这样的例子目前用的最多的我认为就是那种别墅的销售,我上次去深圳有的地方别墅价格是20万一个平米,不过对不起,不是每个人都能来现场看房的,想看房必须要提前预约,而且要提供最少500万的收入证明。这样一来像我们这种普通的人根本就没有机会去买这个房子,而那些个有能力的人呢,能够买到这地方的房子那不仅是财富的象征,同时也是地位的象征,反正我有的是钱,多一点少一点钱对我影响不大。如果我有10个亿的存款,我更加的愿意这个房子值个两个亿而不是几千万,把那些个千万富翁排除在外,更加能够彰显出我身份地位的特殊。
就像雨总的培训也是一样子的,雨总所用的套路还不是和奥运会案例差不多,他每一期的报名人数就限制在一定的数量,如果你来晚了,对不起,先把钱交了等到下一期的时候在进来学习吧。站在雨总的角度他当然希望是报名的人数越多越好了,但是为了长远起见,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欲望的。少就是多,慢就是快。他这样做了一次后,给以后报名的同学就会形成一种共识。要报名就赶紧啊,贵点就贵点吧,这个机会是来之不易的,如果蓝小雨真的培训质量不怎么样,不会有那么多同学交了钱傻傻的在外围群里面等着,事实结果也证明了,蓝小雨的培训招生是一期比一期要多,招生的质量也是一起比一期好。
我自己这边呢,上次邀约客户去宁波峰会,只要老师去那边都是管吃管住,基本上不用花钱,还有机会与当今机器人行业最顶级的专家一起交流探讨,但是还是出现了一个情况,很多的老师在开始的时候压根儿不去在乎这件事情,觉得这样的会议太多了,质量不一定好。但是在后面就出现了两件事情我这边:1,河池职业技术学院的韦主任那边,报名都结束了,他忽然想起准备去参加研讨会,这个时候我也不能加上去了,那么只能是对不起。报名已经截止了,以后有相关的机会我在通知你吧。2,华立学院的陈主任,他龟儿子不听话,叫他上午在酒店去休息,下午在来峰会现场,他说他参加了无数次的会议,什么样的大官没有见过,对不起,省委书记来要封路,除非你是比省委书记还要大的官别人公众也都认识你,要不然没有机会进去的,认证不认人。
通过我这边这两个老师的案例,我觉得我自己也有很大的问题的,在一开始的时候,我没有去给老师认真的沟通这个会议的重要性以及在中途可能会发生的个中突发情况,自己在预约前的心态不怎么乐观,没有真正的去明白这次邀约客户去的目得,到底是免费的给他们一次成长的机会还是说方便我自己的销售。对于那种有意向的老师,没有做到全部邀约到位,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
其实以后如果我还有机会去邀约这种类型的客户的时候,我应该做的就是首先要明白这次会议的重要性是什么,老师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好处。我可以利用这次会议给自己带来多少的价值,对于那种特别有意向的客户。但又想了见公司实物的老师,这是不是就是一个好的机会呢,因为去现场的老师多办都是想搞或者已经搞的比较成功的学校,这些学校对他们是不是有一些好的影响作用呢,如果会议的规模确实比较大的话,他有在里面学到了东西。他是不是感谢我呢,对于这种会议的邀约,我是不是更要去强调这个会议的重要性呢,机会是非常的难得的。那么又怎么去确定这个会议的难得呢。难道说我们这个会议都是那种买了设备的人才能去参加的,你没有买设备我这边给你特殊关照了一下。这样感觉不好,还是说要去强调这个会议的重要性,可以成长,了解更多的机器人知识呢,或者说是不是可以去从老师自己的需求出发,尽量用会议去满足他的需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