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回归家庭和生活。
一家人赶集买菜去。
集离家三公里,聊天走路过去,采购满满后打车回来。
小时候在南方的家,附近的湄水、十竹都有集,男人们大多少去,女人们则集日前一两天便会约好伙伴,商量好要买的东西,孩子们自然要跟去,软磨硬泡总要买个想吃的零食。
家中要买的东西总是生活急需品,比如准备双抢的镰刀、斗笠,或者日用品牙膏、肥皂之类。勤俭持家的女人精打细算,不会对商贩们的吆喝动心,不会把钱花在享受的物品上面去。
记忆中家乡的集总是泥泞不堪,经常下雨,集市又在土路,上面满是赶集人扔下的瓜皮果壳,每次都要择路而行,算是难受的回忆。现在应该条件大有改善。
近几年赶的都是北方的集,蔬菜水果鱼肉等自然是必需品,也有各色的零食和玩具,还有花鸟虫鱼,吸引孩子的目光。
家属喜欢北方集市上多样又便宜的水果,又偏爱老头老太太自家种的小蔬菜,个头小,颜色不那么鲜亮,但却是正宗的绿色食品。
看来集市无论地域,查得资料,还是历史悠久。
集市( 菜市场)是指定期聚集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形式。主要指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和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贸易组织形式。又称市集。集市起源于史前时期人们的聚集交易,以后常出现在宗教节庆、纪念集会上和圣地,并常附带民间娱乐活动。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狄刘祠》:"京师货物咸趋贸易,以席为店,界成集市,四昼夜而罢;俗呼狄梁大会。" 秦牧 《艺海拾贝·"果王"的美号》:"有时郊区农民在集市上出卖熟木瓜,就喊着'果王,果王'。"
集市古已有之,主要集中在乡村城镇,服务穷苦普通大众。
大城市的超市自然也是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但却少了很多生活气泥巴气,没有吆喝,没有讨价还价,没有货比三家。
满载而归:羊肉、鲤鱼、豆腐、土豆、苹果、橘子、柿子、牛奶,孩子也眼睛恋着玩具摊,自然少不了满足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