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6

一、决策是管理者的核心责任

作者指出:在组织中,管理者与非管理者最大的差别,不在于是否忙碌,而在于其工作成果能否通过决策直接影响组织的整体绩效。

1. 信息的集中点:管理者掌握跨部门的信息与资源,比任何人都更清楚组织目标与绩效缺口。

2. 决策有杠杆效应:一次正确的战略抉择可以让团队事半功倍,一次失误有可能让组织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3. 形成组织共识:决策将目标、资源与责任绑定在一起,是把“集体能力”转化为“集体成果”的唯一途径。

二、决策的五个要素

作者借费尔的实践,总结出做任何决策都必须系统化的回答五个核心问题:

1. 问题界定:首先要弄清“这究竟是什么问题”以及“它属于什么类别”。

收钱、开票、对账,是经常性问题,按照流程走就行。

一次性补偿、非常规退货,属于偶发性问题,就要特殊审批。

经常性的,就写成规则;偶发性的,就单独研究,不能混为一谈。

2. 边界条件:必须明确决策必须满足的硬性约束,例如法律、政策、资源、时间等。

日常工作中要明确硬性约束,例如:要保证发票、合同、审批单据齐全。要确保“边界”成为“硬约束”。

3. 目标与标准:要清楚决策应达到的绩效目标,并建立衡量标准。判断什么是正确的,要选最优方案。

4. 可行方案:要通过系统搜索产生多个可选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后果预测与风险评估。作者强调,方案的数量至少应有两个以上,避免“非黑即白”的思维陷阱。

5. 反面意见与验证:必须主动邀请质疑与反对,通过“反面意见”检验方案的脆弱环节,再回到数据与事实层面进行验证。这样既减少盲点,也培养团队对决策的认同感。

这五个要素共同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决策链条:从“界定”到“验证”,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三、启发

1. 决策是一种可以学习的技能,卓有成效的决策不是天赋,而是可以根据程序化步骤不断精进。

2. 管理者的时间、精力与影响力都集中在决策,不能埋头事务,要把精力放在“要事优先”的决策上。

3. 组织如果只有一条声音,表面上效率高,实际上决策是有风险的。建立鼓励异议的机制,是可以提高整体决策质量的。

4. 好的决策为执行提供方向,执行反馈又为后续决策提供信息,形成正向循环。

四、总结

通过“案例+方法”的结构,我们看到了有效决策重要性和工作流程,要想让个人努力转化为组织成果,就必须掌握并实践这套“五个要素”的决策流程。

德鲁克的五个要素是“从问题识别到结果验证”的闭环操作链。

识别性质→设定边界→选择方案→执行转化→反馈验证。

在财务工作中,这样做不仅能让收款与记账更准确、更合规,也能在不断改进中积累经验。

当每一次收付款都按流程、按规则、按反馈这个流程运转,出纳岗位就不再是简单的“收钱记账”,而成为企业资金安全与财务可信度的守护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