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北京
  • 苏轼十讲 第六讲《王苏关系》(改变)

    所以,苏轼反对的是具体的问题。 大家不要以为苏轼就是反对新党的每一条,不是。 比如,苏轼在初年的时候,他反对免役法,就是一个地方上关于赋税劳役的...

  • 苏轼十讲 第六讲《王苏关系》(反对)

    苏轼在初入政坛的时候,大家可能感觉苏轼还更像新党,只不过苏轼反对的是一些具体的东西。 比如,苏轼一直很反对王安石对于科举制的改革。王安石认为科举...

    0.4 19 0 1
  • 苏轼十讲 第六讲《王苏关系》(一笑泯恩仇)

    在元丰八年,苏轼来到江宁,见了王安石。那个时候王安石已经被罢相很久了。据说他俩之间相逢一笑泯恩仇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原因有两个。 第...

    0.4 7 0 1
  • 苏轼十讲 第六讲《王苏关系》(王、苏)

    王就是王安石,苏就是苏轼。 为什么这个时候突然又提到王苏关系呢?从第六讲开始,一直到第十讲,苏轼进入他的人生的第二个循环。苏轼的为官之任是两个循...

    0.3 15 0 1
  • 苏轼十讲 第五讲 庐山访禅(景和我)

    我们可以看到从这之后,历代文人作诗作词,在苏轼这个巨人肩膀上又有所发展。 古代杜甫也谈过“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不也是有我之境界吗? 苏轼...

    0.4 17 0 1
  • 苏轼十讲 第五讲 庐山访禅(有我之境界)

    但是请注意,苏轼这个时候找到的真面目还是佛家所说的空寂吗?还是禅宗讲的无我吗? 恰恰相反,苏轼是“有我”。 苏轼认为怎么才能让自己真正去体会到当...

    0.3 12 0 1
  • 苏轼十讲 第五讲 庐山访禅(生活角度)

    最后,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主体跟对象的完全契合。 要把自己想成庐山,庐山跟我之间是主也是客,我们互相之间要成为“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

    0.4 37 0 2
  • 苏轼十讲 第五讲 庐山访禅(空间角度)

    第二种方式就是空间方面,叫作“只缘身在此山中”。 什么意思?我能不能换一种角度,换一种理解的方式去理解当下、理解当地。 他就会说,现在待的这个地...

    0.3 24 0 2
  • 苏轼十讲 第五讲 庐山访禅(时间角度)

    苏轼想了这么几个办法, 第一个,时间角度。 第二个,空间角度。 第三个,生活角度。 先说第一个,时间角度。他给了第一种方式就是,“要识庐山面,他...

    0.3 21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