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不是你想学,想学就能学

总是听到一些家长有这样的担忧:如果我的孩子学习不好怎么办啊,考不上个好大学怎么办啊,要不去学个艺术,这样学习不好还有个艺术特长,高考就容易多了。面对这样心态的考生,我想说两句,无谓对错,拿来探讨。

艺术,或者体育等非普通教育,当做兴趣爱好是很好的,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对培养一个健全人格,有趣灵魂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如果将孩子的未来社会竞争力押宝在文体上,那很可能是选择了一条更为艰辛和渺茫的道路。在所有探讨之前,请大家注意,我说的都是一个概率性的问题。

普通教育之所以成为普通教育,那就是因为它是这个社会选拔人才的最基本的标准,而且是适合大多数人的培养要求。这也就是为什么学校教育的科目广泛,因为只有更广泛的科目才能尽可能避免选拔狭窄,造就偏科人才,以及为将来工作生活的全面要求做准备。也就是说普通教育的学习,让更多数人能够成为将来社会的有用之才,能够具备基本的竞争力和社会最为需要的竞争力。

同样,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通过将精力分配到各个学科,文理艺术体育等等,也极大的降低了自己的风险,避免了孤注一掷的情况。试想一个资质平平的孩子和一个天资聪慧的孩子去比赛的学科少,两个人差距大;还是比赛的科目多,差距大呢。就好比,你和乔丹打篮球,必被虐成渣;但是加入乒乓球,是不是好一点,可能能打个1:1;如果再加入打玻璃球,估计你能打乔丹个2:1。所以,普通教育,给了更多人成才的机会,而不仅仅是聪明的孩子。

最后,我想说的是,任何人的成功,天资无疑都占据重要的成分,而文体职业在这方面就体现得更加明显,简直是决定性的。从几率上来看,一个孩子没有文体天赋的可能性远大于他有天赋的可能性。所以,如果贸然放弃他成功可能性大的普通教育而将时间,资源投入到可能性低的文体教育,那很可能将他的人生投入了希望渺茫的境地。

当然了,凡事有例外,比如郎朗出生在音乐之家,他从事音乐,可能就属于成材率高的选择,这也就是艺术家很多都是子承父业的原因。还有就是,如果您真的发现了孩子文体的特长,那也不要犹豫,为祖国多培养几个刘翔和杨丽萍吧,他们也都是普通家庭走出来的大师。

祝愿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某一个小村,有一户人家,门前种了一棵梨树。每到春天,梨花热热闹闹地开了一树,雪白雪白的,煞是好看。几番秋去春来,...
    莫摘花的诗词情怀阅读 335评论 7 5
  • 我们生活有很多动力,其中之一是神圣感。 政教合一的国家,人们遵守道德的动力,不仅仅是对神的敬畏,还有心中强大的神圣...
    圣海乾坤阅读 2,067评论 0 0
  • 猝不及防的春天 泥 胎 铸 就 的 女 人 像水一样 身体被岁月风干 迎春料峭时候 杜鹃 正在啼血 石头剪子布的少...
    红学砖家阅读 239评论 17 38
  • 夜幕降临,津南大学的98届财经班毕业联欢晚会正式开始,联欢会上有个抽签活动,凡是抽到该生学号的同学都要和大家分亨一...
    思舞阅读 414评论 0 0